釋義:以善良做為處世的法寶準則。
原句為: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出自《四書》之首《大學》中的《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齊家治國的法寶。
自古以來,民間一直重視積德行善。清光緒二十一年,秀才湛炳南發動善長仁翁捐款興建“寶善堂”,就是“惟善為寶”。五年後,廩生湛錫高發動各界人士捐資興建方便所,就是積德行善。寶善堂建成後,一直奉行“扶貧濟困,贈醫施藥”的宗旨。中醫生自願輪流坐堂為病人義診,就是這種美德的傳承。
大醫精誠,止於至善是指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醫者,常常追求最好的思想境界。“大醫精誠”出自唐代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篇,“精”指熟練的專業技能,“誠”指高尚的道德品質。大醫精誠說明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是自我到無我境界的一種昇華。
歲月流逝不會說話,卻只有對著石頭傾訴。歲月總是不聲不響地流過我們每一個生命的瞬間,直到生命的盡頭,唯獨石頭雖然看似毫無生命,但他卻能深深的體會到歲月的流逝,併為此深深地留下印痕,這些看似是印痕的東西,卻好似言語般讓我們這些無知的人深感他的偉大。
善變的善在不同的語境中,含義也不相同。
1、易;多。《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人皆言楚之善變也,而公必亡之,是自為責也。”張守節正義:“楚善變改,不可信。”劉大白《舊夢》詩:“案上幾拳不變的奇石,何如天空善變的浮雲?”《靈樞·癲狂》:“飽則善變。”
2、方言:輕易。《醒世姻緣傳》第九五回:“揀盡 ...
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善意思是好的。出自《論語》,這句話表現出孔子自覺修養、虛心好學的精神。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見人之善就學,是虛心好學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見人之不善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是自覺修養的精神。這樣,無論同行相處的人善於不善,都可以為師。 ...
緣空悟善的意思:
緣是條件,條件具足才能生,條件不具備,雖有業因種子,也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有緣才能生,無緣縱然有種也不生。所以佛法說緣生。
五蘊(色、受、想、行、識)是遮蔽我們本性光明的壞東西,所以要‘照見五蘊皆空’。太空一切皆是空性、佛性,自心本體亦是空性,真心者,非指人之思想或感情,而是指 ...
堅守正直的品格,堅持正義,為人處事保持善良的本心。守正是守護正心,守護心中的正義,讓自己不走上歪路,明確自己的方向。向善是做好事,讓自己的行為向善良的方向發展,保持一顆善心,發揚美好的品德。
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堅信邪不壓正。善良的人可能會暫時的吃虧、受累、受委屈,但是隨著時間的歷練、考驗和磨礪, ...
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原文《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 ...
1、“知行合一,止於至善”,就是思想與行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統一,追求事業完美無缺。簡單通俗理解即為德兼備,言行一致,表裡如一。
2、“知行合一”出自:明朝思想家王陽明先生的《傳習錄》,寓意思想與行動的高度統一。
3、“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原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1、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善釋義:好的。
2、出自:《論語·述而》朝代:戰國
3、作者:孔子的弟子及再傳門人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翻譯: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虛心好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