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問鼎中原的鼎釋義: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
2、問鼎中原,漢語成語,拼音是wèn dǐng zhōng yuán,意思是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3、出自《左傳》,魯宣公三年(公元前六零七年),楚子(楚莊王)伐陸渾之戎,遂至於雒(今河南省洛陽市),觀兵於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昬德,鼎遷於商,載祀(祀,年也)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重也。其奸回(音邪)昬亂,雖大,輕也。天祚明德,有所厎(音致)止。成王定鼎於郟鄏(今洛陽市),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問鼎的鼎是政權的象徵。
鼎的釋義:
1、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銅鼎,鼎食。
2、鍋:鼎罐,鼎鍋。
3、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是政權的象徵:九鼎,問鼎。
4、象徵三方並立、互相對峙:鼎峙。
5、大:鼎族,鼎臣。
6、正當,正在:鼎盛。
7、比喻量大,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一言九鼎。
8、可作為姓氏。
9、借指王位、帝業:定鼎,問鼎。
10、可以引申為製造大量的箭頭與兵器的能力,越是造鼎大而多的越說明軍事工業越強。
問鼎是一個漢語詞彙,釋義:
1、是指圖謀奪取政權。
2、泛指覬覦侵佔別國。
3、觸犯;過問。也指奪取某些體育運動的頂尖成績。
1、鼎,原來的意思是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在商周時期,鼎是隻有王公貴族才能擁有的,一般人只能用陶器。鼎盛行於商周時期,延續到漢代。在奴隸制鼎盛時代,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種象徵,具有極其崇高的意義。
2、“問鼎”來源於一個故事:古時,鼎是王權的象徵。文獻記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春秋後期,周王室衰弱。楚莊王問周天子的代表,九鼎有多大,多重。這就是問鼎的意思。問鼎有多大多重。其含義就是,楚莊王向衰弱的周天子示威,表示自己有能力爭奪天下。這裡的鼎就代指政權。
故事概括: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商朝經歷550多年,到前1046年,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王 ...
問鼎中原:
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公元前606年,楚莊王熊旅借伐陸渾之戎之機,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的首府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莊王見了王孫滿,劈頭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 ...
問鼎天下就是佔領天下的意思。鼎代表權利,問鼎就是取得權利。問鼎天下,就是取得天下的統治權。
問鼎的典故語出左傳宣公三年,大意是:楚莊王為討伐外族入侵者來到洛陽,在周天子境內檢閱軍隊。周定王派大夫王孫滿去慰勞,楚莊王藉機詢問周鼎的大小輕重。王孫滿說: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國君無道,鼎大也輕。周王朝定鼎中原 ...
1、問鼎中原意思是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出自《左傳》。
2、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3、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
問鼎中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用來比喻有私心,想佔據所有。出自《左傳》。
典故:夏桀無道亡國,九鼎為成湯所得,成湯就建立了商朝。紂王暴虐亡國,九鼎為姬發所得,姬發就建立了周朝。到前606年,楚莊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義,到周王室去問九鼎的大小輕重,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說 ...
意思是征服天空。
問鼎:春秋時,楚子,即楚莊王北伐,陳兵於洛水,向周王朝炫耀自己的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孫滿慰勞楚軍,楚莊王向王孫滿詢問周朝的傳國之寶九鼎的大小和輕重,楚子問鼎,有奪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 ...
1、問鼎中原的主人公是楚莊王。
2、楚莊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稱荊莊王(出土戰國楚簡作臧王),羋姓,熊氏,名旅(一作侶、呂),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莊王元年(前613年)到楚莊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3、成語典故: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年,夏桀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