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蟄先雷,人吃狗食。”這句話是說如果在驚蟄日之前聽到雷聲,那麼就預兆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們缺少糧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爭糧。
2、“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這樣不但延遲了春播的最好時機,而且今年的農作物也會因異常的天氣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將比較艱苦。
1、“未蟄先雷,人吃狗食。”這句話是說如果在驚蟄日之前聽到雷聲,那麼就預兆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們缺少糧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爭糧。
2、“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意思是如果在驚蟄節氣前就發生打雷的現象,表示可能會出現雨水連綿的異常天氣,而且容易發生災害,這樣不但延遲了春播的最好時機,而且今年的農作物也會因異常的天氣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將比較艱苦。
1、冬天打雷,俗稱“冬打雷”或“雷打冬”。在冬季,“雷打冬”這種天氣雖然不常見,但是是存在的。
2、冬天雨水顯著減少,天氣乾燥。有農諺說:“立冬打雷要反春”;民間也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之說,冬天打雷,預示著天氣陰冷、冰雪多,連牛都可能被凍死。
3、然而在古代由於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認為冬天打雷是不祥之兆。漢代易學泰斗京房說:“天冬雷,地必震。”他認為冬天打雷,是因為春夏之季濫殺生靈所致,人類倘不思過悔罪,冬天必將吹起暖風,以致天下蟲害猖獗、瘟疫四起。
4、古人還說:“秋後打雷,遍地是賊。”他們認為,冬雷的發生,是由於朝廷為政不仁、法度失常,於是出現天塌地陷,盜賊橫行的現象。所以古時民間有諺語,“春雷不發冬雷不藏,兵起國傷”“春正月雷,民不炊,為喪為疫”。
5、氣候中的一些反常現象偶有發生,民間便有“春花秋開雷打冬,開春蛙鳴六月雪”之說。對此,氣象學家的解釋是: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冬季空氣寒冷而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劇烈對流,因而很少發生雷陣雨。
6、但有時冬季由於天氣偏暖,暖溼空氣勢力較強,當北方偶有較強冷空氣南下,暖溼空氣被迫抬升,對流加劇,就會形成雷陣雨,出現所謂的“雷打冬”現象。所以“冬打雷”不過是一種天氣現象,跟兇吉禍福毫無關係,因此我們應該破除這種迷信概念,樹立正確的科學觀。
1、秋天雷雨,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還是較大的,而人的身體在夏季三四個月的溼熱燻蒸,亟需秋天的涼爽天氣來散發;可如果到秋天還是又潮又悶,繼續溼氣纏身,人就會得病,心情也會不好,人際間的矛盾情緒也就易於激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狀況了。
2、所以說,秋天下雷雨,不是什麼好事。雖然話是老輩子的迷信話,不過有它的科學道理在。
3、雷電是大氣裡雷雨雲中的放電現象,其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空氣中要有充足的水汽,要有使暖溼空氣上升的動力,空氣要能產生劇烈的上下對流運動。春夏季節,由於受南方暖溼氣流影響,空氣潮溼,同時太陽輻射強烈,近地面空氣不斷受熱而上升,而上層冷空氣下沉,易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從而經常生成雷雨雲,很容易地出現雷陣雨天氣,甚至降冰雹。而在冬季,由於受大陸冷氣團控制,空氣寒冷乾燥,加之太陽輻射弱,空氣不易形成強烈的上下對流,因而很難形成雷雨雲,也就很難產生雷陣雨,更不要說降冰雹了。但在某些年份的冬天裡某一時期內,暖溼空氣勢力較強天氣偏暖時(事發地氣溫往往在0℃以上),而北方又有較強冷空氣南下,冷暖空氣相遇,重量較輕的暖溼空氣受到猛烈抬升,導致大氣層結構不穩定,上下對流加劇,這時就有可能形成雷陣雨或雷雪交加的天氣現象。當暖溼氣流特別強,空氣上下對流特別旺盛時,還有可能形成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