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村四月閒人少,採了蠶桑又插田。——《鄉村四月》
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憫農》
3、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田園作》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擊壤歌》
5、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觀刈麥》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鋤禾》
7、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貧女》
8、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
9、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蠶婦》
10、白髮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農家望晴》
1、鄉村四月閒人少,採了蠶桑又插田。——《鄉村四月》
2、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憫農》
3、卜鄰近三徑,植果盈千樹。——《田園作》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擊壤歌》
5、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觀刈麥》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鋤禾》
7、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貧女》
8、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江上漁者》
9、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蠶婦》
10、白髮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雲開。——《農家望晴》
1、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蘇軾《南鄉子·霜降水痕收》
2、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葉夢得《水調歌頭·九月望日與客習射西園餘偶病不能射》
3、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劉長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樓》
4、田深狡兔肥,霜降鱸魚美。——蘇轍《登南城有感示文務光王遹秀才》
5、山色秋分後,月華霜降前。——曾豐《辛酉中秋前後舟行自英入韶晚與全真侄傳杯》
6、巴江暮秋末,霜降千林空。——晁公溯《巴江》
7、霜降三旬後,蓂餘一葉秋。——元稹《賦得九月盡》
8、霜降草花落,林柯亦紛披。——朱豈《採菊亭》
9、桃李與荊棘,霜降同夜萎。——白居易《讀漢書》
10、黃葉已先霜降落,白雲長在雨餘生。——徐賁《送張山人還天平》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和月亮有關的習俗
中秋節的節日習俗有哪些
習俗一:賞月
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習俗二: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習俗三: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習俗四: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中秋節的對聯
清代戲曲家李漁,為賀友人張半庵夫婦中秋雙壽,特撰一對聯雲:
月國人共圓,看雙影今宵,清光並照;
客滿搏亦滿,羨齊眉此日,秋色平分。
《自怡軒楹聯剩話》載,包佳生的大兒子於中秋日成婚,有人撰賀聯雲:
金屋香濃金桑綻;
玉堂光滿玉輪高。
《楹聯補話》載,吳椿巖於中秋過八十壽辰,好友方立撰賀聯雲:
桂魄正圓三五夜;
林齡不老八千秋。
《自怡軒對聯綴語》載,王坤率全家老少一同賞中秋月色,特撰聯雲:
兩載鳳梧,今夕良宵同玩賞;
一輪蟾桂,人間天上共團圓。
林則徐的次女林普晴生於清道光元年八月十五日(1921.9.10),卒幹光緒三年八月一五日(1877.9.21)。有輓聯雲:
為名臣女,為名臣妻,江右矢丹忱,錦傘夫人同偉績;以中秋來,以中秋去,天邊圓皓魄,霓裳仙子證前生。
林普晴之夫為兩江總督沈葆禎,故稱“為名臣妻”。“錦傘”,特殊儀仗。
1995年為農曆乙亥年,閏八月。9月9日為中秋節,10月9日是閏八月十五。上海南風詩片語在吟詠賞月活動中對得一聯,句雲:
往歲難逢雙八月;
今年喜遇兩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