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國慶節和中秋節在一天的是那幾年

國慶節和中秋節在一天的是那幾年

  國慶節和中秋節在同一天的年份有:1982年、2001年、2020年、2031年、2077年。

  中國的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迴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採用增加“閏月”的辦法。閏月出現,不僅七夕節推遲,中秋節也跟著錯後,加之農曆中秋節會出現在陽曆9月7日至10月6日之間,從而出現了中秋逢國慶的歷法現象。

  農曆的閏月如果加在八月之前,大多數會造成中秋國慶假期‘喜相逢’的情況。

2020年國慶中秋加班費怎麼算 2020國慶節和中秋節加班費是幾倍

  2020年國慶中秋加班費怎麼算 2020國慶節和中秋節加班費是幾倍

  2020年國慶中秋加班費怎麼算

  2020中秋節、十一假期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定節假日,另一類是調休的休息日。法定節假日加班有三倍工資,休息日只有雙倍工資。

  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1、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2、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因此,對於實行標準工時制的勞動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節假日加班,加班費應當以不低於日工資基數的3倍支付加班工資,而在5月2日、3日加班應當以公休日加班的標準給予雙倍支付工資。

  日工資基數的計算方法為:月工資除以一個月計薪的天數,今年中國節假日調整後的月計薪天數為21天。

  如何計算加班工資基數

  工資基數一是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準確定;二是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三是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同時,加班工資基數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相關部門強調,實行月工資制的用人單位日工資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小時工資在日工資基礎上除以8小時進行折算。

  法定節假日不能用倒休衝抵加班費

  用人單位法定節假日安排加班,應按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休息日期間安排加班,應當安排同等時間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法定節假日加班,是不能用倒休衝抵加班費的,必須支付勞動者加班費,不能倒休。

  單位能否以獎金代替加班費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獎金和加班工資雖然同屬於工資總額的構成部分,卻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

  加班工資是實行標準工作時間制度和經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按照法律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的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獎金是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包括生產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獎勵工資和業務提成等。

  加班工資是法定的,只要勞動者有加班,用人單位就應當按照相應標準支付加班工資。而獎金屬於用人單位的自主權範圍,用人單位可以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自主確定獎金的發放與否。

  因此單位以發放獎金為由,不給職工發放加班工資的做法是違法的。

2020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國慶節是哪一天

  2020國慶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國慶節是哪一天

  2020國慶節是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2020國慶節放假通知

  2020國慶節、中秋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又稱十一、國慶節、國慶日、中國國慶節、國慶黃金週。中央人民政府宣佈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國慶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是國家的一種象徵,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出現的,並且變得尤為重要。它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的標誌,反映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國慶節是一種新的、全民性的節日形式,承載了反映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時國慶日上的大規模慶典活動,也是政府動員與號召力的具體體現。具有顯示國家力量、增強國民信心,體現凝聚力,發揮號召力是國慶慶典的三個基本特徵。

  國慶節是誰提出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盛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最早提出‘國慶日’的,是時任政協委員、民進首席代表馬敘倫先生。”

  1949年10月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許廣平委員發言:“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林伯渠委員也發言附議,要求討論決定。當天會議透過《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擇施行。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透過的決議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茲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

  這就是把“10月1日”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即“國慶日”的來歷。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為了中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

  國慶節閱兵式精彩回顧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週年,新中國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前後共舉行了11次。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

  1964年,國防部頒佈的軍佇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

  1981年,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週年時,舉行了恢復閱兵後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成立以來,在國慶慶典上進行閱兵分別是1949年至1959年間的11次和1984年國慶35週年、1999年國慶50週年、2009年國慶60週年。201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檢閱受閱部隊。


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是哪 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的年份表

  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是哪一年 國慶節和中秋節同一天的年份表   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是哪一年   1982年、2001年、2020年、2031、2077年都是國慶節中秋節同一天的年份。   中國的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或355天,比一個迴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 ...

白露是哪?2021白露是號?

  炎熱的夏季雖然讓人非常燥熱,但是有好吃的西瓜和各種冷飲、雪糕。而要等到天氣完全涼爽下來就要等到白露節氣了,這個時候開始明顯降溫,體感也會明顯涼快很多。那麼,2021年白露節氣是什麼時候呢?   2021年白露節氣是哪一天?   2021年白露節氣時間是 公曆2021年9月7日17點37分,農曆辛丑年八月一 ...

2021秋分是哪?2021秋分時間分?

  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太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 ...

202x農曆三月二十八陽曆是哪 黃曆

  每一天都有新鮮的事情,也是充滿未知的,宜忌更不同,提醒著人們處理事情時,要注意觀察周邊的一切,才能避開不利的因素,有很好的收穫。必要時可多翻翻老黃曆,就可以總結一些規律來,下面就透過具體日期來檢視一下。   2022年農曆三月二十八是幾月幾日   【公曆日期】2022年4月29日 星期四   【農曆日期】 ...

202x農曆三月二十三陽曆是哪 黃曆

  我國有著十分悠久燦爛的文明,大家都會從古老的書籍中汲取智慧,其中老莊等思想都會教眾人要遵循道法自然,這樣處理重要事情也會更加安心,到了今日也會參考老黃曆上的提示,迅速掌握當日的宜忌,就可以快速做下決定了。   2022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幾月幾號   公曆日期:2022年04月23日 星期六   農曆日期: ...

202x農曆四月十三陽曆是哪 黃曆

  時間的流轉對於人類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為它是三百六十五天從我們身邊悄悄經過,如影隨形,但每日的運勢成分又不一樣,顯得相當神秘,千百年來很多人為了解開這些謎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面就來檢視其中的一日。   2022年農曆四月十三陽曆是幾月幾日   公曆日期:2022年05月13日 星期五   農曆日 ...

202x農曆四月十八陽曆是哪 黃曆

  繁忙的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能夠儘快把事情處理完畢,得到充足的休息時間,但是俗話說飯不能一口吃完,所以還是得有序安排,才能處理得相當成功,這就要求提早檢視老黃曆,讓每一件任務都辦得得心應手,有利於提高效率。   2022年農曆四月十八陽曆是幾月幾日   【公曆日期】2022年05月18日 星期三   【農曆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