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在對局雙方的接觸戰中,對對方的著法暫時置之不理,爭得先手投於它處,稱“脫先”。一般具有爭取主動的用意。“脫先”在區域性難免遭到損失,須統籌全域性,方能判定優劣。日本稱為“手拔”。在圍棋中盤戰鬥中,棋手一般在下列幾種情況下選擇脫先:
1、本方已經在區域性做活,無需再補一手,脫先它投。
2、對方已經在區域性做活,絕不可落後手,脫先它投。
3、本方在區域性雖然沒有完全做活,但認為對方也無法吃掉自己棋子,搶先手而脫先。
4、對方在區域性雖然沒有完全做活,但本方也沒有嚴厲手段吃掉對方棋子,從而脫先,期待棋盤上出現新變化,再做決斷。
5、對於對方的上一手,自己一時沒有理想的應對手段,索性脫先它投。
稚子弄冰中脫的意思是脫下。原文: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鉦)。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瓈)碎地聲。
譯文:清晨,兒童將銅盆裡凍的冰剜下來,用帶來的絲線穿起當錚。敲的響聲穿過樹林,突然聽見一聲清脆的水玉落地的響聲,原來是孩子們把它給敲碎了。
註釋:脫曉冰: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裡剜冰;錚: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玻璃(瓈):指古時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磬:四聲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回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賞析:銅盆裡的水結成堅冰,兒童晨起,把它從盆裡剜出。這首詩寫冬天孩子們的一場嬉戲:一塊大冰被穿上彩線,當作鑼來敲打,聲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鑼敲碎碎答落地,發出打破玻璃的聲音。詩寫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樂與失望,宛然在目。
圍棋,是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中國古時稱弈,西方名稱Go。流行於東亞國家,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圍棋起源於中國,傳為帝堯作,春秋戰國時期即有記載。隋唐時經朝鮮傳入日本,流傳到歐美各國。圍棋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是中國文化與文明的體現。
大小指的是空的多少、死活的差別。
先手就是指你落子的位置對手必應,不應整塊棋就會有死活的危險或者實空損失過大。圍棋中的先手價值很大,雙方都要透過形勢判斷來決定。
圍棋中18k是18級的意思,是最低的等級。
圍棋的等級劃分,分1至18級,1至9段,段位又分職業和業餘,級位1級最強,18級最差,段位1段最差,9段最強,段位獲得者比級位強,而級位網路上又經常以K代表。 ...
在中國古代是白棋先行,因為白為陽黑為陰。
而近代為了與世界接軌,所以改成跟日本一樣黑棋先行。
而在日本,因為日本製造白子的貝殼比製造黑子的石頭貴重,所以讓上手執白,圍棋講究禮儀,所以弱的一方先行,即黑棋先行。 ...
指圍棋中的一種對弈制度,指持黑子的一方先在棋盤上擺上一定數目的棋子,再由執白子的一方落子。
此制度在於使原本棋力有差距的兩個對弈者,能拉近彼此距離,以增加趣味並有助於磨練棋力。棋力好的一方因對手先放子,已在盤勢上領先,因此須積極應對。棋力較差的一方則可以試圖守住盤勢,學習正確的應對攻守。 ...
互先又可以稱做分先, 這是指對奕時的條件。表示兩人棋力相當,可以由 “猜子”的程式來決定誰執白或執黑的先後手順序。現代的規則,分先的下法,執黑先行者是要貼目。 因為要抵銷先行者有利的效應, 以表公平。類似於五子棋的日本規則, 先下的不可下雙活三,雙活四。 但後手的則可以,目的都是在製造公平的對奕條件。分先 ...
“飛”是圍棋的一種專業術語。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一般來說“飛”指的是“小飛”,即在原有棋子的呈“日”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是圍棋中鞏固孤立棋子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守角、拆邊等情況中常用。
“飛”的形式還有“大飛”,是指在原有棋子的呈“目”字形的對角交叉點處行棋。
“飛” ...
1、眼是己方棋子圍成的“內氣”,“眼”是用同色棋子圍住的交叉點而形成的,如果具備兩個完整的眼,就成為活棋。
2、黑棋總有一個真眼,因為黑棋左下角那個子的右邊那個點要麼黑棋自己在此粘起來,要麼被白棋佔據,總而言之要被棋子佔據,於是黑棋下面最多就只剩下兩個連在一起的空點了。
3、一個棋子在棋盤上,與它 ...
殼:用在“脫殼而出”的讀音為qiào,意為:堅硬的外皮。qiao用於“地殼”“甲殼”“軀殼”“金蟬脫殼”。
讀音為ké時,亦稱“殼體”。工程結構的一種常見形式。由兩個曲面所限定的厚度(即兩曲面之間的距離)較物體的其他尺寸為小。當殼的厚度與其曲面率半徑的比值小於0.5時,稱為“薄殼”,反之稱為“厚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