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土家族虎圖騰的傳說

土家族虎圖騰的傳說

  土家圖騰相傳,稟君是土家民族開基創業的先行者,受到了極大的崇拜。據《本記》載:務相(稟君)死,化為白虎昇天。於是白虎被崇奉為土家圖騰,為祖先神。尤以神龕中堂掛白虎以示敬奉。但在山大人稀的土家住處,又常遭虎害,有消極躲避者,亦有相對鎮攝之舉,如土家人建房,戶不對白巖,視白巖為虎,有“白虎對戶坐,無災必有禍”之說。如萬一因地理條件限制,也有采取在門前加擋白巖的屏牆,或修門樓,置獅頭像,俗稱“吞口鎮白虎”的補救措施。

  這是土家人對“虎”表現出“崇”與“忌”不同的原始信念,沿襲至今。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相傳,遠古的時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廩君率領部落成員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鹽陽,殺死兇殘的鹽水神女,定居下來。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廩君也深受人們的愛戴。後來廩君逝世,他的靈魂化為白虎昇天 。

  從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時時處處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一隻木雕的白虎。結婚時,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鋪虎毯,象徵祭祀虎祖。 除了進行宗教式的虔誠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戰時所持的釺、戈、劍上面,都鑄鏤有虎頭形或鏤刻有虎形花紋。如今小孩穿虎頭鞋,戴虎頭帽,蓋“貓腳”花衾被 ;門頂雕白虎、門環鑄虎頭。其意用虎的雄見來驅惡鎮邪,希翼得到平安幸福。 在土家族地區有不少類似白虎山、白虎堂等帶有白虎二字的地名,這是土家族宗教的反映。這種宗教稱白虎宗教。

  永順、龍山、來鳳等地傳說白虎有兩種,一種叫行堂白虎,一種叫坐堂白虎。坐堂白虎,坐鎮廳堂,威風凜凜,是要 “ 敬 ” 的;行堂白虎,破門而入,兇惡無比,是要 “ 趕 ” 的。 “ 敬 ” 白虎和 “ 趕 ” 白虎,是根據古代巴人遺留的傳說形成的。

  據重慶史學家董其祥《巴史新考》一書雲:“巴人以龍蛇為圖騰的一支居住於漢水流域叫“伏羲族”,以白虎為圖騰的一支居住在夔巫地區叫做‘廩君族’,是組成巴族的兩大部族。”夔巫,即今日三峽地帶。廩君族,也稱廩君夷,因崇拜白虎,故又稱之白虎夷。

  據《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孟山,其陰多鐵,其陽多銅,其獸多白狼白虎,其鳥多白雉白翠。”又云:“鳥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 同一書《太荒西經》也雲:“有大山,名曰崑崙之山,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 我們從《山海經》古書記載中,知道“白虎”即古代巴人想象中的神獸,也是原始民族圖騰崇拜的遺蹟。

  後來,《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詳細記載了巴人崇拜白虎之來源。該書記雲:“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欽人血,遂以人祠焉。” 於是,巴族先民中有了每年以人頭來祭祀白虎的習俗。秦代之時,白虎夷還活動在春蜀巴漢地域之間。故《後漢書》記載:“白虎常從群虎,數遊秦蜀巴漢之境,傷害千餘人。” 我們從《後漢書》中,可知書中記載的“白虎”,不是動物界中的白虎,而是以白虎為圖騰的白虎夷。

  所以,唐代盧求《成都記序》一書記載更明確:“昭襄王時,白虎為患,蓋廩君之魂也。” 巴人崇拜白虎的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的部份土家族中間。明代末期,湘西的永順土家族還“殺人亦獻首其廟”。在湘、鄂、川、黔邊區的土家族,至今仍崇拜白虎習俗。他們的祖先認為“坐堂白虎”是家神。湖南土家族還稱白虎為“畢茲卡”。

  據說,在一百多年前,鄂西山鄉龍坪,一戶田姓大家還給白虎舉行過“人祭”,因族長錯殺了自己親生兒子,使不該發生的悲劇產生,以後才改為“牛祭”,使“殺人獻首”的陋習,以“還牛頭願”代替了。當地土家族人,至今稱老虎為“老巴子”。故巴人居住的地方,留存下來巴山、巴王臺、巴子梁、巴山峽、巴東、巴縣等地名。出生的“巴式”劍,銘刻虎紋圖案。

  長江三峽地區和附近土家族人,昔日祭祖和哭喪之時,也與白虎相關。 據《夔府圖經》記載:“巴氏祭其祖,擊鼓為祭,白虎之後也。”又云:“夷事道,蠻事鬼,初喪,肇鼓以道哀,萁歌以號虎,其眾必跳,此槃瓠白虎之勇也。” 今天,在鄂西土家族“跳喪”中表演的“猛虎下山”,更顯示巴人遺風。“跳喪”之時,兩人對舞,鼓點突變,一人如猛虎騰空躍起,掀起舞伴。舞伴應戰,兩人躬自相對,瞠目逼視。同時,兩人不斷擊掌,前縱後跳,忽掀忽撲,摸仿猛虎搏鬥之狀。搏鬥之時,兩人還隨之發出雄壯的虎嘯吼聲,最後,一人被另一人挽著從頭頂後空翻躍過去。整個場面壯觀粗獷,氣勢雄勁。 巴人後裔如此崇拜白虎,可見巴人與白虎之間,歷史淵源可謂久遠。

彝族虎圖騰崇拜

  

  網路配圖

  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時期,人們出於對動植物的一種特殊的親近感,把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崇拜的物件。他們以自己信奉的圖騰,作為本氏族的標誌,甚至將其作為本民族的祖先。中國雲南的彝族人,對虎的崇拜就是源於這種古老的圖騰信仰。

  據彝族的民間史詩《梅葛》記載,天神在創世之初,派了他的五個兒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後,便用雷電來試天,結果天裂開了,用什麼補天呢?天神們認為世界上的東西虎最威猛,於是天神又派五個兒子去將虎制服了,然後他們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撐天柱,這樣天就穩定下來了。他們又用虎頭做天頭,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鬚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做青草,細毛做秩苗……於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間萬物。黑虎氏族是彝族的遠古先民,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崇黑尚虎,即以黑虎為圖騰,並且一直保持到現在。彝族人稱虎為羅,許多地方的彝族人至今自稱羅羅,即意為虎族。他們自認為是虎的民族,每年都要過虎節,日期從農曆正月初八的接虎祖開始,到正月十五日的送虎祖結束。虎節期間,全族人共同歡樂,跳老虎笙、祭虎祖,以祈福消災。他們在舉行祭祖儀式時,用畫有虎頭的葫蘆瓢來象徵自己的祖先。許多彝族人認為自己是虎人。有的村寨至今還流傳著"人死一頭虎,虎死一隻花"的俗語。在他們的姓氏中,常見的羅就表示他們是虎的後代。男人自稱羅羅濮或羅頗,意思是雄虎;女人則自稱羅羅摩,意思是母虎。彝族人過去就通行火葬,他們認為遺體火化之後便可返祖為虎了。在彝族人聚居的地方,還有許多以虎稱呼的山崗、水流和村寨,因為虎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就應以虎來為其命名。虎被中國人視為百獸之王。它是力量和威嚴的象徵,被彝族先民敬奉為原始圖騰,成為吉祥與幸福的象徵。由於虎被他們奉為祖先,因而在一些彝族人家中的神龕上供奉虎形祖靈,大門上掛著虎形辟邪,牆壁上掛著虎圖騰壁掛,在村寨路口設有形狀像虎的石虎神。彝族人稱虎神為羅尼,這是他們心中最靈驗最崇高的神。虎神可以為他們消災驅邪,可以保佑他們稱心如意、吉祥平安。他們把自己、家庭、家族的幸福,都寄託在虎神的護佑之下。

在渝生活的土家族圖騰崇拜

  在渝生活的土家族圖騰崇拜

  白虎宗教---圖騰崇拜

  在土家族地區有不少類似白虎山、白虎堂等帶有白虎二字的地名,這是土家族宗教的反映。這種宗教稱白虎宗教。永順、龍山、來鳳等地傳說白虎有兩種,一種叫行堂白虎,一種叫坐堂白虎。坐堂白虎,坐鎮廳堂,威風凜凜,是要 “ 敬 ” 的;行堂白虎,破門而入,兇惡無比,是要 “ 趕 ” 的。 “ 敬 ” 白虎和 “ 趕 ” 白虎,是根據古代巴人遺留的傳說形成的。

  圖騰禁忌。白虎圖騰是土家族人民比較普遍的圖騰信仰。土家族人以白虎為圖騰崇拜,尤以“坐堂白虎”為甚。昔日,戶戶設壇祭虎神,或在神龕上供坐堂白虎,或掛中堂白虎,現今土家族人的習俗中,對白虎有敬、畏之分,其大體分野是鄂西為敬、湘西為畏。鄂西較普遍地信奉“白虎當堂坐,無災也無禍”,“當堂坐的是家神”,民家堂屋裡多設有白虎神坐堂。而在湘西,則多信奉“白虎當堂過,無災也有禍”,以忌虎為特徵,永順、保靖、龍山縣一帶,不少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打虎匠”,視白虎為凶神,並忌諱虎字,多以“貓”代之。


女最適合《楚喬》中的哪個男生

  屬虎女:宇文玥      宇文玥是電視劇中的男主角,英俊瀟灑,風流倜儻,是長安五俊之一。劇中有多少女子鍾情於他,他也深受電視機前的觀眾喜愛。宇文玥作為貴族門閥的公子,沒有一點公子哥的性情,反而崇尚公平正義,熱愛和平。雖然平時總是冷著臉,但是內心卻熾熱無比。屬虎女比較注重外貌,有喜歡那種很酷很有內涵的男生, ...

水滸武松打故事

  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客商,應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是店家的把戲,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 ...

水滸李逵殺是第幾集

  水滸傳李逵殺虎是第26集,第26集中,李逵上梁山後,因思念家中母親,回到家中欲背母親回梁山頤養天年,半途中,母親口渴,李逵放下母親去尋水,回來時卻發現母親被老虎吃掉,於是李逵殺掉了四隻老虎,為母報仇。   李逵生得粗壯黝黑,綽號“黑旋風”。他是沂州沂水縣(今屬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百丈村人氏,因為打死了人, ...

水滸武松打是第幾集

  新《水滸傳》由鞠覺亮執導,該劇講述宋仁宗時,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前往龍虎山尋找張天師祈禳瘟疫,辦完事後,洪太尉在龍虎山遊山觀景,在伏魔之殿裡誤放前代老祖天師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員地煞星的故事。該劇於2011年1月1日在浙江錢江頻道首播。2011年8月2日正式在安徽衛視、東方衛視、山東衛視、天津衛 ...

水滸中有幾個人物打過

  《水滸傳》中有四個人物打過虎,分別是武松、李逵、解珍、解寶,以下是四人的相關資訊:   武松:他原籍清河縣,因其排行在二,又叫“武二郎”,血濺鴛鴦樓後,為躲避官府改作頭陀打扮,江湖人稱“行者武松”,他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武松打虎”的事蹟在後世廣為流傳;   李逵:他慣使一雙板斧,梁山排 ...

水滸徵遼方臘田王慶簡介

  方臘,又名方十三,歙州人,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1120年10月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義,1121年夏起義失敗,方臘被俘,押解至汴京,被朝廷處死。   王慶,《水滸傳》的人物,北宋末年四大寇之一,佔據淮西為王,擁八座軍州,有八十六縣之地。後被宋江剿滅,渡江逃亡之時,為混江龍李俊所擒,押解到京師處死。   田虎 ...

水滸故事中武松打的性格特點

  1、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惡如仇,行俠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2、武藝高強。不僅能一人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是名列前茅。   3、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4、主張正義,嫉惡如仇。   5、對腐敗政權、貪官汙吏認識深刻,不抱幻想。   6、生活嚴謹,作風正派。   7、不貪財、不好色。   8、能體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