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後一般一個小時,一天,一週,甚至是一個月之後會發生餘震。一般主震發生或很快就有餘震發生(常常幾十分鐘之內就有)。餘震是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地震。餘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的情況是一個主震發生以後,緊跟著有一系列餘震,其強度都比主震小。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至幾個月。
地震後一般一個小時,一天,一週,甚至是一個月之後會發生餘震。一般主震發生或很快就有餘震發生(常常幾十分鐘之內就有)。餘震是主震之後接連發生的地震。餘震一般在地球內部發生主震的同一地方發生。通常的情況是一個主震發生以後,緊跟著有一系列餘震,其強度都比主震小。餘震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甚至幾個月。
導語:地震烈度可以分為12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威力都是不一樣的。那麼,大家知道4級地震後會有餘震嗎?4級地震發生後還會有餘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4級地震後會有餘震嗎
有餘震這種可能性。弱震是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4.5級的地震;所以4級地震屬於弱震, 大部分人對三級以上的地震才會有一定的震感,但一般4級地震並不具備破壞力。
不可忽視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震源深度,如果4級地震為淺源地震(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且震源非一般的淺,那麼這次地震會有明顯震感,並具有一定破壞力,但不是致命性的破會。
最後一個因素就是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地面上任何一點到震中的直線距離稱為震中距。很容易理解:同樣大小的地震,在離震中越近的地方,影響或破壞越重,離震中越遠影響或破壞就越輕。
1935年,查爾斯·里克特在研究美國南加州地震時,發明了一種定量測量地震大小的方法。他規定在震中距為100km的地方,如果“標準地震儀”(伍德—安德森地震儀,週期是0.8s,放大倍數為2080)記錄到的地震波最大振幅是1微米,震級為0。
如果振幅是x微米,震級為其對數。當然,當振幅是0.1微米時,震級為lg0.1=-1,相當於小錘子敲打地面產生的震級。實際上,絕大多數地震儀不會恰好都擺在100km震中距的地方,此時就要根據震中距對應的量規函式來校正數值。
里克特提出的這種震級標度被後人稱為里氏震級ML,也叫地方性震級,主要適用於6級以下的中小地震,這裡的L表示local(地方性)的意思。
里氏震級的出現,第一次把地震大小變成了可測量、可相互比較的量,為地震學的定量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迄今為止,伍德—安德森地震儀早已絕跡,成為博物館的陳列品。但人們為了保持地震記錄的對比和延續性,很多小地震仍會透過儀器的模擬模擬,計算出里氏震級。
地震烈度分為12等級
第一級,人們並未感覺到震動。
第二級,人在高樓才能感覺晃動。
第三級,在地面的室內能感覺到,懸掛物件也晃動。
第四級,連汽車也晃動,嚴重的話木牆或窗架會出現裂縫。
第五級,容器中的液體濺出,睡覺的人會被震醒,小物體會移位。
第六級,牆上掛的圖畫會掉下,傢俱移動,人們會因為害怕紛紛逃到屋外。
第七級,人會站立不穩,池塘出現水波。
第八級,磚石牆部分破裂倒塌,樹枝斷落。
第九級,是很嚴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現裂縫,小建築物倒塌等等。
第十級,水庫出現裂縫、橋樑被破壞,鐵路扭曲等。
第十一級,地下水管及陰溝系統全被破壞。
第十二級,全面破壞,連巨石也震動移位。
中國唯一沒有地震的省份
據說,1949年以來,浙江是全國唯一沒有發生過強震的省份,但並不是說浙江沒有發生過地震,大級別地震都是板塊運動碰撞導致的,是斷層應力調整的結果,浙江省所處的板塊地層情況決定了這裡的地震發生機會少,地震級別小和破壞力小的情況。
中國地震最少省份:
根據網上資料顯示,重慶、湖南、廣西、江西、浙江這五個省份的歷史地震頻率最小,湖北、福建、上海、內蒙、吉林、黑龍江次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省份基本都在地質較為穩定、斷層很少的揚子地塊和東北地塊。
餘震可能發生在主震一個小時,一天,一週,甚至是一個月之後。一般主震發生或很快就有餘震發生,常常幾十分鐘之內就有,離主震越近,餘震越多,平均強度越強,隨著時間的流逝,餘震越來越少,平均震級也逐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