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翻譯: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紛飛,只有凜冽的寒風,根本看不見盛放的鮮花。聽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著家鄉已是春色滿園,而在這裡,還未曾見到春色。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枕著馬鞍睡覺。?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1、原文: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翻譯: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紛飛,只有凜冽的寒風,根本看不見盛放的鮮花。聽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著家鄉已是春色滿園,而在這裡,還未曾見到春色。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鬥,晚上枕著馬鞍睡覺。?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1、塞下曲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2、譯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舊白雪皚皚,沒有鮮花,只有地凍天寒。
雖然傳來吹奏《折楊柳》的笛聲,卻依舊看不到一絲春色。
一早就隨著戰鼓聲去搏戰,到了夜晚也只能抱著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著的劍,像傅子介那樣為國除害,消滅敵人。
3、賞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扣緊題目。五月,在內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淨如秋,五月商山是勝遊”。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緻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淒涼曲調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裡,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又說:“一氣直下,不就羈縛。”詩為五律,依慣例當於第二聯作意思上的承轉,但是李白卻就首聯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1、全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2、翻譯: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之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媚人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