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400多年前,我國古代偉大科學家墨子就發現了小孔成像原理,並對自然界的光學現象進行了充分的觀察、實驗。他發現並總結出了光學現象的許多原理。 墨子誕生於公元前476-396 年,古魯國下邑小邾國人氏,在今山東棗莊滕州境內。 因墨子在小孔成像方面的傑出貢獻,被世人譽為小孔成像第一人。
墨子發現了小孔成像。《墨經·經說下》中留有這樣一段記載:“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對小孔成像有了第一次的描述。
火在長時期裡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透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
中國古書《墨經》記載了2400年前,中國古代學者墨子和他的學生完成的小孔成像實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
墨子透過小孔成像的光學實驗,闡述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即光從上下直射,人的頭部與足部成影在下邊和上邊,構成倒影,成為後代攝影技術的先聲。
製作小孔成像步驟如下:
放好蠟燭、小孔屏和毛玻璃屏的位置。點燃蠟燭,調整蠟燭和屏的高度,使蠟燭的火焰、小孔和毛玻璃屏的中心大致在一條直線上。移動蠟燭或毛玻璃屏的位置,可以看到蠟燭距小孔越近或毛玻璃屏距小孔越遠,得到的像越大。小孔成像大小是倒立的,等大是虛像。 ...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即光的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大約兩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國的學者墨翟也就是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線進行的性質。這是對光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
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 ...
1、原理: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2、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 ...
1、拿個小紙板,中間用針鑽個小孔;
2、把小紙板放在桌子中間中間,左邊放蠟燭,蠟燭火焰高度與孔齊高,右邊再放一個紙板,三者保持一直線;
3、保持做實驗的地方昏暗,點燃蠟燭,調整距離,會看到紙片上會有一個火焰的倒立圖象。 ...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即光的直線傳播。用一個帶有小孔的板遮擋在牆體與物之間,牆體上就會形成物的倒影,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小孔成像。 ...
1、取一個完好的牙膏盒,用小刀裁出一個正方形的小盒子。
2、在盒子的一端打一個小孔,孔不能太大。取一小塊白紙(越薄越好,最好呈灰白色),裁剪處於盒子寬度適中的一小部分,兩邊貼上雙面膠,貼上到盒子未封口的地方。
3、將剩餘的牙膏盒的一端封口處開啟,然後連線到做好的小盒子上,主要起到遮光的作用。
...
1、成的像是實像。
2、成的像與物體大小之比為(小孔到成像屏的距離)除以(小孔到物體的距離)。
3、成的像與物體大小比列相同。
4、成的像是倒立的且左右顛倒(與原物體成中心對稱)。
5、小孔越小 成像越清晰 但是亮度會比較小。
6、小孔成像特點是光的直線傳播,各種顏色的光都能透過小孔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