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壽鏡吾是魯迅的尊師,也是他的啟蒙塾師,為人方正,質樸,博學,嚴格,善良,慈祥;
2、壽鏡吾,名懷鑑,字鏡吾,晚號菊叟,紹興城內都昌坊人,清同治八年中秀才,憤於洋人跋扈,清廷喪權辱國,以不買洋貨,絕意仕進明志,在家中三味書屋設館收徒,釐定規約,為啟發學生思路,提高文學修養,選授課文注重文采,魯迅便是其學生之一;
3、在魯迅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可以看出他教學嚴,壽鏡吾有一條戒尺,教學時也有罰跪的規則,嚴格對待每一位學生;
4、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壽鏡吾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壽鏡吾給魯迅留下了極深的影響,是魯迅的良師益友,魯迅一生對其一直表示著崇高的敬意。
相同點:壽鏡吾與藤野先生都比較博學、對於學生比較嚴格、對學生很熱情、生活儉樸、正直、倔強、嫉惡如仇。這兩位老師對魯迅很照顧,不管是藤野先生還是壽鏡吾他們對待學生很平等,不用歧視的眼光對待學生。
不同點:壽鏡吾教學方式比較守舊。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受到封建社會的影響,他的教學方式比較守舊。藤野先生治學嚴謹、生活樸素,對弱國學生無民族偏見,更是對魯迅很關懷,常常給予鼓勵。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況,持批判的態度。這主要是對當時的教育方法而言的。對壽鏡吾先生在字裡行間還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認為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是很慈祥的老師。有些人把壽鏡吾先生描寫成迂腐的秀才,那是不真實的。壽鏡吾先生在當時的社會里是一個比較好的老師。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壽鏡吾先生“極方正、質樸、博學”。
1、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
2、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只要回鄉便不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於1926年寫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憶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調不同,情韻各異的兩大景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作者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採用白描手法,以簡約生動的文字,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寫出了三味書屋的 ...
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三味的意思,按壽鏡吾先生的兒子壽洙鄰後來的解釋是經書之味,史書之味,子書之味。
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曾提到在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況,持批判的態度。這主要是對當時的教育方法而言的。對壽鏡吾先生在字裡行間還是流露出尊敬的心情。認為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 ...
凸透鏡是中央較厚,邊緣較薄的透鏡。凸透鏡有會聚作用,故又稱會聚透鏡,較厚的凸透鏡則有望遠、會聚等作用,這與透鏡的厚度有關。凹透鏡亦稱為負球透鏡,鏡片的中間薄,邊緣厚,呈凹形。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近視眼鏡就是凹透鏡。 ...
鏡花緣中的君子國的特點是當地民風淳樸,好讓不易。在《鏡花緣》一書中,有一個禮樂之邦君子國。此國中,耕者讓田畔,行者讓路。土庶人等,無論富貴貧賤,舉止言談,莫不慕而有禮,不愧君子二字。在君子國的市場交易中,賣主力爭是要付上等貨,受低價;買主力爭的是要拿次等貨,付高價。這個國家的國主有嚴諭,臣民如將珠寶進獻, ...
東野圭吾早期以清新流暢的校園推理起家,並以縝密細緻的劇情佈局獲得“寫實派本格”美名。後期東野的創作逐漸突破傳統推理的框架,在懸疑、科幻、社會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同時作品亦能兼具文學、思想和娛樂,不停帶給讀者新鮮的閱讀感受。由於本身具有理工基礎,曾表示受到想活用科學知識的念頭驅使而寫出科學推理系列。雖出道 ...
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太陽的直射點也由南半球逐漸向赤道靠近了,這時的北半球,日照時數和強度都在增加,氣溫回升較快,來自海洋的暖溼空氣開始活躍,並漸漸向北挺進。與此同時,冷空氣在減弱的趨勢中並不甘示弱,與暖空氣頻繁地進行著較量,既不甘退出主導的地位,也不肯收去餘寒。這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