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夏日絕句是誰創作的

夏日絕句是誰創作的

  《夏日絕句》的作者是李清照,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詩中借用西楚霸王項羽失敗後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典故諷刺了南宋小朝廷的投降逃跑主義,抒發了詩人希望恢復故土的思想感情。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們到現在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賞析

  《夏日絕句》這首詩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起調高亢,充分的表達了自己的愛國之情。這與南宋時期的政治背景有關,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百姓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便使詩人想起了項羽。這首詩運用了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連用三個典故,筆端勁力突起,氣勢龐大,讓人讀了之後不免慷慨激昂。

夏日絕句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1、詩人透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表達了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

  2、《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夏日絕句主旨是哪一句

  夏日絕句主旨是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時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南宋統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詩人想起了項羽。項羽突圍到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自己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便回身苦戰,殺死敵兵數百,然後自刎。詩人鞭撻南宋當權派的無恥行徑,借古諷今,正氣凜然。全詩僅二十個字,連用了三個典故,但無堆砌之弊,因為這都是詩人的心聲。


夏日絕句一詩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夏日絕句一詩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是透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度、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於言表,在當 ...

夏日絕句的詩意是什麼

  夏日絕句的詩意:活著的時候應當做人中的豪傑,就是死了也要成為鬼中的英雄。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思憶項羽,他在慘遭失敗之時,寧可自殺也不願逃回江東。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 ...

夏日絕句的詩意

  1、《夏日絕句》詩意:作者透過描寫項羽的事蹟表明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表達了自己對與國家的熱愛和諷刺南宋當權者的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2、《夏日絕句》宋代-李清照,原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譯文:生時應當做人中豪傑 ...

夏日絕句描寫項羽哪個典故

  夏日絕句描寫項羽自刎烏江的典故。《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創作

  1、《牡丹亭》的作者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   2、湯顯祖,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

夏日絕句這首詩諷刺了什麼

  1、這首詩諷刺了南宋朝/廷不管百姓死活,只顧自己逃命;拋棄中原河山,求苟且偷生。   2、原文: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   4、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 ...

繪畫透視學是創作

  1、最早的科學線性透視法是15世紀初由義大利建築師布魯內萊斯基在建築測算過程中發現的。   2、其後,義大利畫家馬薩喬 將科學透視法最早運用到繪畫當中。   3、後來在義大利生氣文藝復興畫家達·芬奇等畫家手中進一步開發出空氣透視法以加強對空間感的表現。   4、非科學憑著感覺繪製的透視法早在古希臘羅馬的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