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夏至三庚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入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入伏是怎麼回事

  夏至三庚入伏是什麼意思

  三庚是中國農曆中劃定三伏天開始的標準“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數到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出現時,為初伏第一天,第4個庚日為中伏第一天,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第一天。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確切地說,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數10天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為止,這10天就是初伏,從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往後數10天到第五個庚日前一天為止,這10天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立秋後的第二個庚日之間的這10天為末 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5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伏,是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之意。從夏至開始,小暑和大暑之間的日子,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人們常用“熱在三伏”這句話來形容盛夏的氣候特點。這種說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關於三伏天時間的計算: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這是按照天干的十數去計算的。所以,劃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天干的庚日,為第一伏的開始天。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曆年的6月21日,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後,就是第三個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進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進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個庚日,就是第一伏的開始(初伏);十天之後,又是個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進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後,又是一個庚日,但是還沒過立秋,再過十天(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個庚日,且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進入了第三伏。這就是說,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都是很熱的,特別是中伏的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是最熱的。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之說。

  21世紀新演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庚日、D偶數年31單數年36、Y年、[ ]取整、MOD取餘)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於7時減1小於8時加9(2096年例外減1),比如2006年GR = (31 - [6/4]) MOD 10 =30 MOD 10=0 ,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2019年GR=(36-[19/4]) MOD 10=32 MOD 10=2,初伏7月12。

  相關入伏資料:

  透過對1900——2050年入伏和中伏天數的統計,由此看出:

  1、入伏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

  2、中伏20天的可能性較大,會出現連續幾年都是中伏20天的情況;

  3、中伏10天的可能性較小,中伏10天的情況至少過2年出現一次,不會連續幾年出現;

  4、入伏在7月16日之前的,中伏都是20天;

  5、入伏在7月20日之後的,中伏都是10天;

  6、入伏在7月17日的,中伏多數是20天,極少數是10天;

  7、入伏為7月18日的,中伏半數是20天,半數是10天;

  8、入伏在7月19日的,中伏多數是10天,極少數是20天。

  9、1997年的出伏日應該在8月26日而不是8月16日,最晚出現在8月28日(1911年)。

夏至三庚日是什麼意思 怎麼確定庚日

  夏至三庚日是什麼意思 怎麼確定庚日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

  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高溫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由北迴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逐日變短,黑夜逐日變長,對於北迴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逐日降低。

  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從1951年——2006年的資料來看,北方許多城市的歷史極值都出現在夏至後。

  三伏天禁忌有哪些

  1、忌不開窗通風

  三伏天,不少人怕熱,會室內閉窗吹空調。其實,潮溼熱、通風差的室內也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也會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

  2、忌只吃水果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營養不全面,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導致疾病。

  建議:果蔬不能少:多吃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紅柿、芹菜等;蛋白質:適當吃些瘦肉、魚、雞蛋等;穀物:出汗會丟失B族維生素,而穀類含豐富B族維生素。

  3、忌冷風對著吹

  對著空調直吹,會使頸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痠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可以搭個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

  大口急喝水,水分會快速稀釋血液,加重心臟負擔。對冠心病患者尤為危險。

  建議:每次喝水不超200毫升左右,以溫開水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少量多次補水。

  5、忌冷飲不離手

  冰淇淋等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冷飲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

  建議:少喝冷飲,溫白開水是最健康的飲品。

  6、忌衝冷水澡

  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精神緊張等不良反應。嬰幼兒、老年人、經期或孕期女性、持續加班者、坐骨神經痛或關節炎患者、對冷過敏者尤其不能用冷水洗澡。

  建議:洗澡水溫不要過低或過高,35℃-40℃為宜;洗澡時間也不宜過久,10-15分鐘即可,最長不超過30分鐘。

  7、忌整天不出汗

  不要怕熱就不運動,或在空調房裡呆天。要適量出汗,因為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適量運動,不要整天泡在空調房,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8、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天氣炎熱,夜晚睡眠會受到影響,有條件者最好睡午覺,可保證下午精力充沛,也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臟疾病的發生。

  建議:午睡以15-30分鐘為宜,午睡後可輕微活動,喝一杯水。

  9、忌情緒激動

  炎炎夏日,人更容易心浮氣躁,但激動情緒傷身體。比如生氣時,血壓會上升,血管以及心臟部位所承受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高很多。

  建議:保持平和舒暢的心情。情緒激動時,可透過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來消除壞情緒,讓心情平復。

夏至的第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是入伏嗎

  夏至的第三個庚日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是入伏嗎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來記載時間。所謂的“第三個庚日”就是時間遇上的第三個帶“庚”字的時間,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一般來說,有著“夏至三庚數頭伏”的說法。也就是說,到第四個“庚日”的時候就是初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三伏主要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三伏的日期主要是從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第三個庚日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

  那麼可以知道的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的到來,意味著三伏天的開始,就進入了小暑時節。小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一個節氣,表示天氣開始炎熱,但沒有到達最熱的時候。

  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是大暑,小暑之後就是大暑。這裡也表示了,當夏至日第三個庚日的來臨,天氣就會逐漸炎熱起來,慢慢就會到達第四個庚日,也就會迎接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

  三伏為什麼要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間,暑氣連天,萬物避伏,其節氣一般在小暑之後、處暑之前,涉及小暑、大暑、立秋三個節令,故稱“三伏”。伏日是暑氣最重的日子,短則為三十日,長則為四十日。

  夏至時,太陽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雖然正午太陽高度達到極至,但地面積溫並未達到最高,北半球積溫仍處於不斷累積加高階段,故夏至並不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段,故夏至並不算伏日。那麼伏日為什麼是從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呢?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就進入了小暑節令;庚為天干之一,天干共十,兩個庚日之間相隔為十日,也就是說夏季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三個庚日之間相隔為二十日;而每個節令之間的相隔時間為十五日,即一月兩個節令,半月為一個節令,這樣,夏至之後的第三個庚日實際就已進入小暑節令最少五天及以上了。這就說明,小暑節令並不都在伏日,伏日包括小暑節令的一部分而止於處暑之前。這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小暑不全伏,大暑正當伏,立秋暑氣猛如虎,伏日止處暑。”處暑就是暑氣已停止的意思。

  第二個原因是與用庚日有關的問題。庚者,更也,天道有所更替也。伏日在夏秋之間,是一年之中期,或謂之“長夏”時節,五行屬土。夏五行屬火,其性旺盛;秋五行屬金,其性斂收;而夏秋轉換之間則五行屬土,其性中和。故伏日處於五行多變之時,是事物由盛轉衰的節點,故用庚日,以示天道變化。天道變化,鬼神應之,況於人乎?

  三伏第一天吃什麼最好

  1、餛飩

  在南方部分地區,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餛飩,其實對於南方人來說zhi,餛飩和餃子幾乎是一種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餛飩二伏茶”的說法。

  2、餃子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入伏的時候,剛好是麥收不足一個月的時候。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白麵,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餃子。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因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東西,而餃子在中國人的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3、湯麵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習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餛飩,廣州是吃湯麵。麵條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來會產生較強的飽腹感。


夏至數頭伏的意思 夏至數頭伏怎麼算

  夏至三庚數頭伏的意思 夏至三庚數頭伏怎麼算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指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數頭伏,即為入伏。   庚日的日期是有變化的,並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入伏日期總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間。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 ...

夏至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 ...

夏至更便入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入伏怎麼推算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 ...

夏至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夏至是初伏嗎

  夏至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夏至三庚數頭伏”。據天文專家表示,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面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蓄積,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 ...

夏至入伏 冬至逢壬數九什麼意思

  我們常常用諺語中的知識,指導著日常的衣食住行,雖然有些詞彙在今天已經很少用到了,但是對於氣候的變化,每年都會如期到來。這就要歸功於我國傳統的歷法,以及反應季節交替的獨特節氣,下面就透過一個例句來分析一下。   夏至三庚入伏的含義   首先我們要理解一下,我國古代是用干支紀年法的,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 ...

夏至數頭伏的意思多少天

  夏至三庚數頭伏是我國農曆中,計算三伏天的方法之一,指的是從夏至日開始算起,第三個庚日便是頭伏第一天。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三庚中的“庚”字便是天干中的數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夏至三庚數頭伏,我們根據這個口訣,可以算出每年的頭伏時間 ...

夏至數頭伏是什麼意思 三伏的計算方法

  古時候的先輩們雖然沒有發達的高科技技術來計算時間,預測天氣,但是他們將自身在長期的農事勞動中發現的經驗進行總結,為人們揭示了氣候變化的規律,還將其總結成了簡短記的諺語和詩歌,方便日常的使用和傳播。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一年的氣候變化被整合成了短短的詩句,而夏至三庚數頭伏這句話就是人們對於氣候變化的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