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轉眼2022年已經過去一半了,不知不覺都已經是六月了,很快這半年也要過去了,在六月正好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的時候,但很少有人知道夏至其實是第一個發現確定的節氣,有著特殊的寓意,關於夏至還留下了許多的習俗。
結茶緣提供茶水
古時候人們對於吃食是十分重視的,在夏至到來的時候受天氣的影響,食慾下降,就會食用各種各樣的冷飲。古代,夏日冷飲已經極多。《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裡;記錄的砂糖綠豆湯、漉梨槳(梨汁)、木瓜汁、滷梅水(酸梅湯)香薷(一年或多年生草木植物,莖呈方形,紫色,有灰白色的毛,葉子對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花粉紅色。莖和葉可以提取芳香油,全草入藥)飲、紅茶、苦茶、甘豆湯等,均是今天我們常飲的飲料。另外如涼粉、金銀花與菊花點湯,今亦常見。民間還有“結茶緣”之俗,即提供免費茶水,於路邊擺設茶壺、茶杯供行人飲用解暑,亦是美俗,如今也還存在。
多吃涼食驅趕炎熱
夏至的時候由於天氣的炎熱,人們會感到心情煩悶,在忙碌的時候還會有中暑的現象發現,因此需要多吃一涼食。夏至後,人們多要進行種種防暑工作。人們要吃涼食,歇晌午眠,吃補食,以迎接夏收、夏種的繁忙節令。防暑的冷食、涼食在夏至大行其道。早在周代,就設有專門的為王室管理冰政的“凌人”。《周禮》卷五:“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即說於十二月斬下冰塊堆積人窖中,要藏三倍於夏曰的冰需求量才夠(因為冰要融化掉三分之二)夏季,將冰塊放入青銅製的冰鑑中,待其融化,便可降溫。以後歷代也都有冬季藏冰之俗。
撒菊葉灰預防蟲害
夏季過高的溫度和豐富的降水,是蚊蟲和細菌滋生的原因,會導致害蟲變多,農作物減產,在宋代《文昌雜錄》裡記載,夏至到,百官放假三天。這一天,各地的農民忙著祭天,北方祈雨,南方求晴。《荊楚歲時記》記述,長江中下游正值梅雨季節,人們在夏至這天把菊葉灰撒在農作物上,預防病蟲害。
1、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農作物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2、“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
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二十四節氣裡的節氣夏至由於時間上的特殊性,在民間是個重要的節日,古時候這天,當朝統治者還要舉行祭神意思。在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習俗特點,各具風格。那麼美麗的江南水鄉之一的江蘇無錫無錫在夏至這天都有什麼習俗呢?
無錫夏至習俗
1、吃麥粥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麥粥不僅是清香宜人、健脾養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緩解人們“苦夏”時的食慾不振,同時還可祛溼利尿,是夏至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中醫認為大麥具有健脾和胃、養陰消暑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在夏季堅持喝大麥粥。先放半鍋水,加上一小把米,大火煮沸。待到米粒開花後,用涼開水把大麥粉稀釋成糊狀,倒入鍋中,攪勻,再用小火煮一段時間。當粥變稠,顏色發紅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大麥粥不能一煮好就吃,因為這樣太燙,容易灼傷食管,還會傷陰;同時也不能放冰箱後涼吃,因為這樣會傷胃。大麥粥應該溫吃,也就是說放到不燙嘴的時候吃最好。
2、吃餛飩
無錫人中午要吃餛飩,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渾沌”諧音。盤古開天,渾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夏至吃餛飩,熱天不疰夏。”夏至吃餛飩則又包含一種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願望。
儘管說餛飩重湯料,而水餃重蘸料,但是其實餛飩和水餃好不好吃,還是要看餡。在自己家做餡的時候,不妨儘可能地豐富餡裡的內容,比如多放菜,少放肉,加點雞蛋,剁點蝦米,和點香菇碎……這樣不但味道豐富,營養更是全面,在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滿足人體對於營養素的需求。
3、稱體重
吃過餛飩,為孩童稱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我國民間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就有病災纏身。
在這天稱稱體重,這是有講究的,因為夏至過後南京進入梅雨季節,隨後而來的就是酷熱難當的“三伏天”,人們很難忍受這樣的天氣,身體比起其他的日子要差些,一般體重下降。在夏至稱體重就是期望在這個夏天裡吃好睡好,身體好自然體重也不會下降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夏至和冬至一樣,屬於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在我國有些地方,“夏至節”的熱鬧程度不亞於端午節。下面我們來看看夏至各地有哪些習俗。
冬至餃子夏至面
農曆五月間(陽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 ...
立春與屬相
現在的農曆,過去稱為夏曆,相傳創始於夏代,商、周、秦代雖有變化,也與立春無關;而從漢武帝開始,明令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新年,沿用至今,再沒有改變過(只有完善與精確)。
近來網上就農曆虎年該從何時算起引發了爭論:有說農曆虎年從立春日算起,有說從正月初一算起。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 ...
名稱解釋
“跳火群 /tiǎu-hé-gún/”只是按閩南語音譯成漢字。至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我也不清楚。大膽猜測是:本來是從“火堆”上跳過去,但必須進屋到達“天公燈”才算完成一趟,接著又返回來,再跳,所以就成了“群”了。
活動路線:下圖以俺厝為例,畫出“跳火群”的一般路線。
儀式過程
① ...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 ...
1交通全告停止的安息日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內的一切交通機關,全都停止工作,飯店也悉數關門。這一天,觀光客最好勿搭車前往正統猶太教徒的居住區。否則,那些猶太教徒會怒不可遏地向車上的人投擲石頭。
2莫誇獎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和阿拉伯諸國之間的糾紛層出不窮。宗教上的原因,是造成這種糾紛的根源所在 ...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 ...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