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書所見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2、[註釋] ①蕭蕭:風聲.梧:梧桐樹.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④籬落:籬笆.
3、[解說]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於是他明白了原來是有孩子在捉促織.挑,讀上聲,指以細枝從縫穴中輕輕挖出蟋蟀.“挑”字用得極為準確.“以無知兒女之樂,反襯出有心人之苦”便可想見詩人此時內心深處的悲哀了.
前一句是知有兒童挑促織。
出自:《夜書所見》。
原文: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譯文: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呢。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夜深籬落一燈明詩人判斷出夜深了,詩人從漆黑的夜晚裡看見籬笆裡還有一處明亮的燈光。出自《夜書所見》,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所作的七言古詩。該詩以景襯情,動靜結合,以梧葉聲和風聲襯出秋夜的寂靜,還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詩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是葉紹翁在異鄉觸景生情之作。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文心雕龍·物色》說:“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
1、夜深籬落一燈明翻譯: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原文:
《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翻譯:
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 ...
1、夜深籬落一燈明翻譯: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原文:《夜書所見》
【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翻譯: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秋風,使出門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家中幾個小孩還 ...
夜深籬落一燈明是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的意思,出自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是七言古詩,運用了對比手法,以兒童夜捉促織的樂景反襯自己客居他鄉的悲情。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敘事最富有表現力的一種詩歌形式。 ...
1、籬落:籬笆。夜深籬落一燈明翻譯:夜深人靜了還亮著燈不肯睡眠。
2、夜書所見:[作者]葉紹翁,[全文]: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著重於夜間小景。他深夜難眠,透過窗戶,看到不遠處籬笆間有盞燈火。 ...
1、“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一句詩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出自宋代詩人陸游的七言律詩《遊山西村》。
2、《遊山西村》
作者:陸游 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譯 ...
1、退一步海闊天空前一句是忍一時風平浪靜。
2、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學會冷靜,忍一下也就什麼事都沒有,再退一步,一切都當做沒發生過一樣。這句俗語是要告訴我們:只有為人寬容,才能夠求同存異,尊重彼此的個性。“忍”和“退”的意思在於淡出繁華,徹底的做一個旁觀者去領悟生命的繁蕪,盪滌心靈,其實,這就是一種灑脫, ...
更上一層樓前一句是欲窮千里目。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該要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個問題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審視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唐朝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此詩前兩句寫的是自然景色,但開筆就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