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講的是慈悲心、菩提心。利眾,就是要自度還要度別人,利他就是利已;大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成佛解脫;漢傳、藏傳也稱金剛乘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是度自己,小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講的是慈悲心、菩提心。利眾,就是要自度還要度別人,利他就是利已;大乘佛教的最高果位是成佛解脫;漢傳、藏傳也稱金剛乘為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是度自己,小乘的最高果位是阿羅漢,南傳佛教為小乘佛教。
本期宗教文化帶來的是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指能將無量眾生度到彼岸,佛教中用馬車來比喻度眾生的工具,大乘的相應梵語是“Mahayana”,是大的車乘之意。在佛教聲聞,緣覺,菩薩的三乘教法中,菩薩乘(或佛乘)為大乘教法。大乘佛教亦稱“大乘教”,略稱"大乘”,梵文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等。
傳達摩西來,初到東土曾讚歎“東土神州,好一派大乘氣象!”中國漢地佛教,自隋唐以來,一直即以大乘佛教為主。漢傳佛教也事實上成為大乘佛教的主要發展與承傳者,並弘揚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世界各地。而北傳佛教的另一支晚些時候傳入西藏,蒙古等地,形成藏傳佛教。到近代,學界一般將大乘佛教專指漢傳佛教。
按照佛教經典原本的解釋,“慈”和“悲”是分別從兩個不同的方面來體現佛教對眾生的關懷的。慈是與眾生樂,悲是去眾生苦。如《大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
佛教視“苦”為一切世間法的根本相狀,求道修證也就是要脫離此無邊之苦海。所以,在拔苦與樂的慈悲精神中,亦以拔苦為根本。佛教的這種慈悲精神,在大乘佛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揚,甚至被視為佛教的最根本精神。如《觀無量壽佛經》中說:“佛心者,大慈悲是。”《大智度論》中則更明確宣稱:“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在大乘佛教所崇仰的那些佛、菩薩中,無一不有自己的誓願,然救世濟眾則是他們共同的誓願。此中,尤以地藏菩薩救度眾生的誓願最大、最為感人。據《地藏菩薩本願經》中記載,地藏菩薩發願說:“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捲上)所以,後人為地藏菩薩所作的對聯曰:“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充分表達了地藏菩薩的宏大誓願。
大病保險,是一款因重大疾病所產生的高額醫療費用可以給予報銷的保險產品。大病保險包括的疾病有很多種,主要有兒童白血病、宮頸癌、胃癌、急性心肌梗塞、血友病、先天性心臟病、艾滋病等疾病納入到大病保障範圍內。
購買大病險首先要看其保障範圍,最好能夠結合自身的情況,估計發病風險再決定什麼險種最適合。除此之外要看保障期限,隨著年齡增大,重大疾病的發病率也將增加,年輕時段保費比年長時要便宜。
大病險所保病種是不是越多越好?理論上是的。但是,不能盲目迷信病種數量,主要還是看承保疾病的“含金量”。因為每種疾病的發病率都會影響費率的釐定,所投保的病種越多,價格自然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