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時大同叫做平城。
1、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遷都於此,至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為止,北魏共建都於此97年之久。
2、526年,北魏六鎮起義時,平城被攻陷並淪為廢墟。
3、道武帝遷都平城後就開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進行一系列的首都建設,宮殿苑囿、樓臺觀堂等重大工程上百處。
4、北魏明元帝在位時,在據平城越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開始修建雲岡石窟,一共經營了60餘年。
1840年鴉片戰爭、1949年新中國建立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是分界線,標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大事件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民民主主義時期大事件:五四運動、中共成立、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紅軍長征、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
1、漢武帝元封六年以宗世女細君為公主嫁烏孫和親,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與西域國家和親;
2、漢武帝時期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史書《史記》,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巨大影響;
3、從西域引進葡萄、苜蓿種植,從大宛引進了良種馬:天馬,西域的樂曲、魔術傳至中國,中國的鑄鐵技術、絲織品、丼渠法、漆器傳至大宛等地;
4、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對策,武帝親自策問,選拔人材做官。就是所謂的察舉徵召制度;
5、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打通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西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在中國史上屬首次。
1、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晚清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2、 中日甲午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 ...
1、公元前356年, 商鞅變法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開阡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嚴明法令、富國強兵、獎勵軍功;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確立王權至上實行郡縣制 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焚書坑儒、北擊匈奴修長城、修靈渠;
3、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文景之治輕徭薄賦、鼓勵農桑、躬身節 ...
昭君出塞。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于被他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南遷至長城外的光祿塞下,同西漢結好,曾三次進長安入朝,並向漢元帝請求和親。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和親。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于在西漢的支援下控制了匈 ...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楊堅篡周奪取政權,建立隋王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隋朝雖然是個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國歷史上佔相當重要的地位,它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軍閥混戰、南北分裂的狀態,建立了繼秦漢以後的第三次大統一局面。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開皇 ...
1、河南大饑荒:1942年7月開始到1943年春發生在河南的旱災,由於河南地處前線,有下級瞞報、政策失誤、交通堵塞等原因,導致饑荒遍及全省111個縣。其中災情嚴重的有39個縣,受災總人數達1200萬人,大約150萬人死於飢餓和饑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約300萬人逃離河南,饑荒導致大約300萬人死亡;
2、 ...
1、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
2、著有《夢溪筆談》,記敘了我國古代許多科技成就,也包括沈括自己的不少科學創見。
3、元朝郭守敬編《授時歷》及主持通惠河的開鑿。
4、元朝農學家王禎的《農書》。
5、成熟的古代建築,北宋建築師李誡著《營造法式》。 ...
1952年8月8日,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1961年8月8日,梅蘭芳病逝。
1966年8月8日,八屆十一中全會透過“文革”十六條。
1967年8月8日,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1981年8月8日,黃植誠駕機起義迴歸祖國大陸。
1990年8月8日,我國與印度尼西亞恢復外交關係。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