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嘉靖胎質不及前朝,器型多種多樣,有方形、稜形的造型;
2、琢器胎體厚重,接痕顯露,圓器多隨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窯及民窯小件器物則細潤肥厚,釉下的青花輪廊線有模糊不清及暈散的現象;
4、青花及白釉器物,常於口部塗刷醬黃釉,形成黃口之特徵;
5、紋飾線條雖纖細清麗,畫風多寫意卻顯得粗率, 畫面多見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內容,圓器圈足多向內收斂,玲瓏薄胎器皿一般為滾圓矮淺窄小的圓足;
6、款識字型,筆劃較粗,均為楷書體,一般多於底足書寫六字雙行、帶有雙圈,大字的一拋一捺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拋捱上點,制字衣橫少越刀;
7、隆慶時青花色調蘭中泛紫,濃重豔麗,在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慶時青花呈色最佳;
8、款識多寫大明隆慶年造,極少寫制字。
乾隆年制的款識屬於官窯款識,乾隆朝的官窯年款,有楷、篆兩種書體,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主,多數不加圈框,乾隆年制較少,以青花款為多,還有金彩、紅彩、藍料彩與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較康熙朝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瑤華道人等有名,唐英為督窯官,瑤華道人為乾隆的王子。
明成化青花瓷是漢族傳統名瓷,分官窯,民窯兩種。明成化朝(公元1465—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歷時23年,景德鎮御窯廠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是漢族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其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後人對其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與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採用進口蘇麻離青,更難與宣德青花區分;另一類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徵,是成化青花的代表,與後來弘治青花相類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成化瓷是漢族瓷器燒製的稀世珍品。其最重要的成就,是鬥彩的燒製成功。成化鬥彩瓷胎薄體輕,釉脂瑩潤,色彩鮮豔,畫面清澹雅逸,代表作如雞缸杯、成化鬥彩三秋紋碗、高士杯、葡萄杯、嬰戲杯、天字罐等,均為絕代精品。成化時的官窯產品質量極其講究,民窯產品也很精細。青花瓷在成化時風格為之一變,其呈色由濃豔變淡雅,成化青花 ...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製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透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大清康熙年 ...
1、成化年制瓷器是明朝。明代成化年間景德鎮官窯瓷器常見款識。題寫方法有青花書寫、陰文、陽文刻款三種。以青花書寫為多見。款字以楷書為常,外加雙圈、雙方框邊飾。明代寄託年號款。自正德年間出現,後歷朝皆有,以天啟年間瓷品多見。款字均作兩行題於器物底面。邊飾有青花單圈、青花雙圈、雙線長方欄三種。
2、明憲宗朱 ...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樣,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罐等,其中盤極雅緻華貴。基本特點:
在用料上,其特點,一類是色澤濃豔,凝重。在盤上青料濃厚的部分有自然形成的鐵鏽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類是,髮色稍淡,雅緻,且無“鐵鏽疤”。在造型上,敦實古拙,造型雋永,看上去圓渾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較永 ...
1、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胎土精細、釉汁均淨、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豔、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介面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緻;
2、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紋飾粗重 ...
篆書特點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的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佈局有關係。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 ...
鑑定方法:
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前期胎體細潤,後期漸趨粗糙。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