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肉醬辣子可按如下步驟進行烹製:
1、植物油適量燒八成熱,稍涼,放入白芝麻,辣椒麵,充分攪拌,至有香味溢位,進行備用。
2、豬肉加鹽和各種佐料煮熟,冰凍半小時,切小丁。
3、鹹菜切丁,切蔥花進行備用。
4、加入適量食用油,蔥花爆香後放入肉丁,文火炒至出油,注意不要將肥肉榨乾。
5、加大頭菜、榨菜、豆豉等不斷翻炒,再加入甜麵醬繼續翻炒,有醬香味後關火,將之前做好的油潑辣子倒入拌勻,此道菜烹飪完成。
大荔肉醬辣子可按如下步驟進行烹製:
1、植物油適量燒八成熱,稍涼,放入白芝麻,辣椒麵,充分攪拌,至有香味溢位,進行備用。
2、豬肉加鹽和各種佐料煮熟,冰凍半小時,切小丁。
3、鹹菜切丁,切蔥花進行備用。
4、加入適量食用油,蔥花爆香後放入肉丁,文火炒至出油,注意不要將肥肉榨乾。
5、加大頭菜、榨菜、豆豉等不斷翻炒,再加入甜麵醬繼續翻炒,有醬香味後關火,將之前做好的油潑辣子倒入拌勻,此道菜烹飪完成。
原料:豆腐、蔥、蒜、油、生抽、鹽、孜然、白芝麻。
製作過程:
豆腐切片,蔥切花,蒜切末。鍋內入油燒熱,小火將豆腐煎成兩片金黃色撈出待用。鍋內餘少量油,炒香蔥花和蒜末,將其餘調味料加入鍋內炒香。將煎好的豆腐入鍋內,小心翻炒豆腐,讓豆腐全部沾上調味料,中火燒一分鐘左右,待湯汁收幹後撒入白芝麻。將豆腐整齊碼放在盤上,撒下蔥花。
冬至,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俗稱“冬節”。相傳,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而且,冬至的具體交節時刻,用新、舊兩種曆法進行推算,都是完全一樣的。
作為四時之節的“冬節”,在流傳的歲月裡,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據古籍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為什麼說冬至大過年
1、冬至大過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2、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3、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
冬至要做什麼?
祭祖
南方沿海不少地區有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
“冬至餃子夏至面”,過去人家過冬至,飲食習俗多為吃餃子。每逢冬至,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在南方,冬至盛行吃湯圓,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湯圓也稱湯糰,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祭天
漢代,人們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皇帝要於此日祭天,群臣也互相祝賀。此習俗一直延續至清代,成為在冬至日必須舉行的一種儀式。
搓米時
在福州,冬至這一天有特殊的習俗,家家戶戶都要做“米時”。做“米時”需要將糯米磨成漿,然後搓成圓形丸子。食用時,需先煮熟,然後裹上用黃豆、糖磨成的粉。這一天,福州人家裡都瀰漫著米時、豆粉、花生粉的香氣。
九九消寒
入九以後,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楊柳;七九河冰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贈鞋送襪
每到冬至時,民間還有贈送鞋子的習俗,《中華古今》有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之後就成為了習俗,也就是冬至那一天,外甥給舅姑送鞋子。以前的鞋子和帽子上都有精美的刺繡,一般鞋子上繡猛獸,帽子上做虎行,也就是虎頭帽子。
藏冰
以前人每到冬至前後,就會修窖藏冰,也就是修一個地窖,就像農村儲藏紅薯的地窖一樣,約有六七米深,然後去河中鑿一些冰塊,到了冬至這一天,把冰塊放入地窖中,並且在冰窖中放入各種鮮果,等到春季之後,再取出鮮果食用,就像剛從樹上摘下來的一樣。當然現在有了冰箱,也就不需要儲藏冰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