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洞風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城西南22公里處,有“龍湖洞天”“水上桂林”的美譽。景區由大龍洞水庫和大龍洞兩部分組成。大龍洞水庫是國內唯一不需大壩,依靠壘石圍蓄地下水而成的天然水庫,名列十大溶岩水庫之一。
地貌特徵:大龍洞風景區岩溶型別屬峰叢窪地型,其附近地下河發達。地下河水文特徵為:地下水坡降大,水動力型別為管流脈流,水在地下管道內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在地表多以懸掛泉或季節泉的形式出露;溶蝕通道相互連通性差,這是大龍洞石山地區能透過簡單封堵形成天然水庫的原因。
大龍洞風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城西南22公里處,有“龍湖洞天”“水上桂林”的美譽。景區由大龍洞水庫和大龍洞兩部分組成。大龍洞水庫是國內唯一不需大壩,依靠壘石圍蓄地下水而成的天然水庫,名列十大溶岩水庫之一。
地貌特徵:大龍洞風景區岩溶型別屬峰叢窪地型,其附近地下河發達。地下河水文特徵為:地下水坡降大,水動力型別為管流脈流,水在地下管道內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在地表多以懸掛泉或季節泉的形式出露;溶蝕通道相互連通性差,這是大龍洞石山地區能透過簡單封堵形成天然水庫的原因。
1、大龍洞風景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城西南22公里處,有“龍湖洞天”“水上桂林”的美譽。
2、發展歷史:景區由大龍洞水庫(也叫大龍湖)和大龍洞兩部分組成。大龍洞水庫是國內唯一不需大壩、依靠壘石圍蓄地下水而成的天然水庫,名列十大溶岩水庫之一。1958—1960年建成。集雨面積245平方千米,水庫面積8.05平方千米。總庫容1.51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09億立方米。最大洩量808立方米/秒。水庫湖面呈不規則的彎曲狀,長13公里,最寬處1公里多,最窄處100米。湖中共有7處出水泉眼,最大一處緊鄰上陵村。據村民介紹,每到旺水期,泉水衝出水面達一米多高。湖面四周,奇峰簇簇,神形各異,像獅子、像鯉魚、像大象等。石山倒映水中,山水渾成一體,美不勝收。
3、地貌特徵:大龍洞風景區位於上林縣境內岜獨峰林區,屬石灰岩發育的岩溶(喀斯特)地貌。較古老地層出露可見有石炭系中統和下統地層,特別是石炭系中統大埔組地層出露明顯。石山光禿,尖峰插霄,形成峰林區,山峰海拔高度在400—500米之間。大龍洞的達榮山海拔604米,弄荒山476米,東老山494米,弄敢山440米。
4、大龍洞風景區岩溶型別屬峰叢窪地型,其附近地下河發達。地下河水文特徵為:地下水坡降大,水動力型別為管流—脈流,水在地下管道內常形成瀑布或跌水,在地表多以懸掛泉或季節泉的形式出露;溶蝕通道相互連通性差,這是大龍洞石山地區能透過簡單封堵形成天然水庫的原因。
濟南龍洞風景區門票為每人10元,內建停車位每輛車10元,景區內龍洞山景區為每人50元。
龍洞,在濟南近郊東南15公里處的龍洞山上。相傳,唐堯時,有孽龍於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前來捉拿,孽龍鑽山逃遁,至今留下深洞。故此山又稱禹登山。這裡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至宋代就成為遊覽勝地。清代著名學者孫星衍詠詩讚曰:“我游龍洞驚奇絕,畫不成圖口難說。”該景區包括龍洞山、佛峪、馬蹄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