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州包括了冀州、兗(yan)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幽州、雍州。後來又有十二州說,即從冀州分出幷州,從青州分出營州,從雍州分出十二郡,約於今陝西省、甘肅省東部。
九州是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後成為中國的代稱。但這九州所反映的,可能是春秋和戰國時期人們的地域觀念,而把州當作實際的行政區劃,則是在東漢後期才實行的。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於是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大禹的時候,天下分為九州,分別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其實九州的劃分是一個巨大的九宮格,在我們中國的版圖上,橫著畫是兩條線,豎著畫兩條線,形成了一個井字,正好劃分成為九份,稱之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貢。九州在後來又被稱為十二州,是因為由冀州分出來的幷州、幽州、營州,加上原來的九州就成為了十二州。九州最開始只是泛指,因為州是很小的地理範圍,茫茫大地,劃為九州,並不是確切所指,到了後來才逐漸的具體劃分。
中華民族的九州區域指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實九州的劃分是一個巨大的九宮格,在我們中國的版圖上,橫著畫是兩條線,豎著畫兩條線,形成了一個井字,正好劃分成為九份,稱之為九州,其中天子居中,八方朝貢。
九州在後來又被稱為十二州,是因為由冀州分出來的幷州、幽州、營州,加上原 ...
古代九州指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於是九州就成了古代天下的代名詞。豫州,地處中原,為河南的簡稱。河南是華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大禹依靠洛陽洛水中,神龜背馱的洛書才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當之無愧。 ...
三國九州:
荊州(佔有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長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陽;在今兩湖,兩广部分,河南,貴州一帶)
兗州(今河北省東南部、山東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東北部)
雍州(今陝西中部北部,甘肅東南部除外,青海東南部,寧夏一帶)
青州(東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東的東部一帶)
冀 ...
大禹劃分的九州分別是:冀州(山西、河北、東北)、兗州(濟南)、青州(山東、安徽)、徐州(安徽、江蘇)、豫州(北到淮水、東南到海一帶)、雍州(陝西、甘肅、四川、重慶)、揚州(江蘇、浙江)、荊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涼州(西從黑水、東到西河一帶)。
大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字高密,號禹,後世尊稱大 ...
中華民族的九州區域指的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實九州的劃分是一個巨大的九宮格,在我們中國的版圖上,橫著畫是兩條線,豎著畫兩條線,形成了一個井字,正好劃分成為九份,稱之為九州。
九州在後來又被稱為十二州,是因為由冀州分出來的幷州、幽州、營州,加上原來的九州就成為了十二州。 ...
古代中國又被稱為“九州”,歷來說法不一,沒有定論。因為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劃分方法。
《尚書·禹貢》作:冀州、袞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爾雅·釋地》作:冀州、袞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幽州、營州;
《周禮·職方》作:冀州、袞州、青州、揚州、荊州、豫州、雍州、 ...
對於九州的具體分佈說法不一,比較常見的九州劃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益、雍九州。《尚書·禹貢》作: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爾雅·釋地》有幽、營州而無青、梁州;《周禮·夏官·職方》有幽、幷州而無徐、梁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