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有3個大門,天安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區中心,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當時名叫承天門。清順治八年更名為天安門。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佔地幾萬平米的梯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治機構六部及各院即設在此。這裡是帝國統治機構的中樞。
天安門有3個大門,天安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區中心,面臨長安街。天安門原是明、清兩朝皇城的正門,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當時名叫承天門。清順治八年更名為天安門。明清時期,天安門到大清門之間的千步廊形成佔地幾萬平米的梯字型宮廷廣場,其東、西兩次還各設一門,東為長安左門、西為長安右門,國家主要統治機構六部及各院即設在此。這裡是帝國統治機構的中樞。
老北京的城門,有“內九外七”之說。“內九”是指內城有九座城門: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阜成門、西直門、德勝門、安定門、東直門、朝陽門;“外七”指外城有七座城門:廣渠門、廣安門、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永定門。
天安門,坐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
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掛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
天安門前有2個華表。
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是過去宮殿、陵墓等大型建築物前面做裝飾用的巨大石柱,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稱桓表,以一種望柱的形式出現,富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散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華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建築物,有著悠久的歷史。天安門前的華表上有一個蹲獸,頭向宮外;天安門後的那對華表,蹲獸的頭則朝向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