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天津衛是天津古時候的叫法。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明建文二年,即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
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渡過的地方,別名津沽、津門等。天津始於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天津衛是天津古時候的叫法。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即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明建文二年,即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這個名稱出現於
臘八兒:天津人稱臘月初八為"臘八兒",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許多天津人還在這天用醋泡大蒜,名"臘八醋"。"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你瞭解天津春節習俗嗎啊?天津春節習俗有什麼特點?天津春節有什麼習俗?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天津春節習俗。
逛娘娘宮:臘月十五開始,各式各樣的年貨全都上市,以娘娘宮為軸心的宮南宮北大街更是熱鬧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宮頭一個目標就是風葫蘆,成年男人到這裡,忘不了買燈籠,女人們來這裡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中國#萬年曆www.wannianli8.com
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
吊錢兒:吊錢兒是用彩紙剪刻成的圖案,貼在門窗的玻璃和橫稜上,作為春節喜慶氣氛的點綴。貼上的吊錢兒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損壞,否則就意味著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透過以上對天津春節習俗的詳細介紹,相信你對天津春節習俗有了更深入地瞭解。
“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這是天津人誇耀家鄉的一句話。這三宗寶,許多老天津人是很熟悉的,而青年人往往不大瞭解。其實,鼓樓不敲鼓,炮臺不在大沽口,鈴鐺閣也不是建築物的本名。現在說說它們的謎底。
天津衛是明代永樂二年,就是公元1404年設立的,當時的天津城只是一個土圍子,後來才用磚砌了城樓,1491年,明代的天津兵備道,又增建成了東南北四門的城樓,北門尤其雄偉壯觀。大約在這個時候,在城內的中心點修建成了鼓樓。說是鼓樓,實際上是鐘樓。樓高三層,底下一層用磚起拱,成為屋頂,四面敞開,可以穿插通行。鼓樓內持著一口大鐘。清代天津詩人梅寶璐寫過一副對聯,掛在鼓樓上,上聯是:“高敞快登臨,看七十二沽往來帆影”;下聯是“繁華誰喚醒?聽一百八杵早晚鐘聲”。此聯辛亥以後,曾由天津書法家華世奎重新書寫。意思是說,在鼓樓上登高了望,大直沽、西沽、賈家沽等地方的河面上,白帆點點,水運頻繁。所謂七十二沽,事實上是不能完全看到的,這是一種誇張。一百0八響聲喚醒了安睡的天津城,也是藝術地概括了古代天津的社會生活。清朝詩人周楚良有一首《竹枝詞》,進一步發揮說:“本是鐘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準前沿。”意思是說,當時一位駝背老人,每天早晚兩次敲鐘,每次各敲五十四響,隨著他準確地敲鐘報時,城門跟隨著開啟或者關閉。
天津鼓樓在清朝末年被破壞,辛亥革命後,由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等人發起,又重建了一座鼓樓。解放後,由於城市建設的發展,才把它拆除了。當時在現場監工的市文化局負責幹部,是現天津歷博顧道馨先生。
再說炮臺。明代崇禎十二年(1639),為了防禦滿洲統治勢力侵犯,在天津城周圍建造了七座炮臺,分別設在七個地方,就是今天的馬家口、海光寺西、三岔河口北岸、河北區窯窪南岸、紅橋區西沽、邵公莊東和雙廟街。清朝時候,張志奇寫的《七臺環向》詩,把炮臺列為“天津八景”之一,可以想見當時炮臺多麼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