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
瑪麗·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在她的指導下,人們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
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可勒爾發現了天然產物鈾的放射性。他在研究磷光材料時發現,鈾鹽或金屬鈾能使附近包在黑紙裡的照相底片感光,從而推斷鈾可以不斷的自動放射出某種看不見的、穿透力相當強的射線。
天然放射性僅為少數重元素所具有,它們放射α射線、β射線或γ射線。α放射性是原子核中放射出一個α粒子,α射線電離作用大,貫穿本領小;β放射性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流,β射線電離作用較小,貫穿本領較大;γ放射性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往往是伴隨α衰變或β衰變過程產生的。γ射線的電離作用小,貫穿本領大。
安東尼-亨利-貝克勒爾。貝克勒爾在與H彭加勒討論了一次由倫琴發現的輻射(X射線)及在真空管子中同時產生磷光的現象之後,他決定去研究在X射線與天然發生的磷光之間是否存在任何聯絡。他從父親那裡繼承有一些鈉鹽。鈉鹽的磷光可以用來曝光。當他把鈾鹽放近被不透光的紙包封著的照相底片時,發現照相底片被曝光。這種現象對於所有試驗過的鈾鹽來說都同樣存在,因此他得出結論說,這是鈾原子的一種特性。後來,貝克勒爾證明,這種射線是鈾放射的。他就是這樣發現天然放射現象。
1859年,德國的普呂克爾利用蓋斯勒管進行放電實驗時看到了正對著陰極的玻璃管壁上產生出綠色的輝光。1876年,德國的戈爾茲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輝光是由陰極產生的某種射線所引起的,他把這種射線命名為陰極射線。1895年,德國的威廉 琴發現X射線。1896年法國的貝克勒爾發現的天然放射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