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上感應篇》為道教經典,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因果法則,主張人們應當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在行事修心上狠下工夫以求善果,從而把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這裡“太上”是指“太上者”,”感應篇”是太上勸人作善之書。
《太上感應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此書源出於《抱朴子》,後經宋代李昌齡、鄭清之等先賢發揚光大,流通於世,影響深遠。上至朝廷,下至民間,刊印傳播者眾多,到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旨在勸善,簡稱《感應篇》,作者不詳,內容融合了較多的傳統民族思想,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形象,許多內容至今仍然具有積極意義。
1、抄經的過程能靜心,增加定力,增強你心念力量,心念力量強了自然所求皆成。
2、抄寫的佛經都是佛陀親自宣揚的佛法,書寫的過程即是稱讚供養如來,也是輾轉流通正法,福報功德乃不可思議。
3、抄經能讓人心平氣和,對身心健康有益,增強記憶、加深理解,還能開智慧,很多時候得不到想要的是因為自己智慧不夠,思考的方式不對,心靜下來了,自然想得更多。
1、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2、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
3、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4、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
5、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兇,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6、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
7、苟或非義而動,背理而行;以惡為能,忍作殘害;陰賊良善,暗侮君親;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誑諸無識,謗諸同學;虛誣詐偽,攻訐宗親;剛強不仁,狠戾自用。
8、是非不當,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諂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輕蔑天民,擾亂國政;賞及非義,刑及無辜;殺人取財,傾人取位;誅降戮服,貶正排賢;凌孤逼寡,棄法受賂;以直為曲,以曲為直;入輕為重,見殺加怒;知過不改,見善不為;自罪引他,壅塞方術;訕謗聖賢,侵凌道德。
9、射飛逐走,發蟄驚棲;填穴覆巢,傷胎破卵;願人有失,毀人成功;危人自安,減人自益;以惡易好,以私廢公;竊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醜,訐人之私;耗人貨財,離人骨肉;侵人所愛,助人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勝;敗人苗稼,破人婚姻。
10、苟富而驕,苟免無恥;認恩推過,嫁禍賣惡;沽買虛譽,包貯險心;挫人所長,護己所短;乘威迫脅,縱暴殺傷;無故剪裁,非禮烹宰;散棄五穀,勞擾眾生;破人之家,取其財寶;決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亂規模,以敗人功;損人器物,以窮人用。
11、見他榮貴,願他流貶;見他富有,願他破散;見他色美,起心私之;負他貨財,願他身死;幹求不遂,便生咒恨;見他失便,便說他過;見他體相不具而笑之,見他才能可稱而抑之。
12、埋蠱厭人,用藥殺樹;恚怒師傅,牴觸父兄;強取強求,好侵好奪;擄掠致富,巧詐求遷;賞罰不平,逸樂過節;苛虐其下,恐嚇於他。
13、怨天尤人,呵風罵雨;鬥合爭訟,妄逐朋黨;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貪冒於財,欺罔其上;造作惡語,讒毀平人;毀人稱直,罵神稱正;棄順效逆,背親向疏;指天地以證鄙懷,引神明而鑑猥事。
14、施與後悔,假借不還;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淫慾過度,心毒貌慈;穢食喂人,左道惑眾;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採取奸利;壓良為賤,謾驀愚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15、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16、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損子墮胎,行多隱僻;晦臘歌舞,朔旦號怒;對北涕唾及溺,對灶吟詠及哭;又以灶火燒香,穢柴作食;夜起裸露,八節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輒指三光,久視日月;春月燎獵,對北惡罵;無故殺龜打蛇。
17、如是等罪,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算盡則死。死有餘責,乃殃及子孫。又諸橫取人財者,乃計其妻子家口以當之,漸至死喪。若不死喪,則有水火盜賊、遺亡器物、疾病口舌諸事,以當妄取之值。又枉殺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殺也。取非義之財者,譬如漏脯救飢、鴆酒止渴,非不暫飽,死亦及之。
18、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
19、故吉人語善、視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兇人語惡、視惡、行惡,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之禍。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感應篇》是道教勸善書之一,簡稱《感應篇》,作者為李昌齡。
《太上感應篇》內容主要是勸人遵守道德規範,時刻止惡修善自利利他。本書特別強調承負法則,道經中系統的提出承負論的觀點,是在東漢的《太平經》中。行善積德福庇子孫,作惡受罰殃及子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樹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確 ...
1、《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2、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
宮本武藏是日本古代著名劍術家,是二天一流的創造者,在日本影響深遠,同時也是是日本戰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兵法家、藝術家。因與佐佐木小次郎決戰而一舉成名,當時小次郎聲名正如日中天,號稱不敗,而武藏只是一個無名小子而已,決鬥在嚴流島舉行,時間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趕到,武藏卻遲遲還不露面,眼見太陽已經偏西,武藏 ...
1、我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說是魯訊的《狂人日記》。
2、《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3、小說透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 ...
全真道派,也稱全真教和全真道,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終代表著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全真教,道教主流教派之一,嗣老君遺教、秉東華演教、承鍾呂傳教,開宗於輔極帝君王重陽 。以全老莊之真、苦己利人為宗旨。開宗祖師王嚞,道號重陽子,陝西咸陽人。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摒棄了前代迷信的色彩從更高的地方 ...
太上道君不等於太上老君。
太上道君:一位道家的天神,三清尊神之第二位。道教宮觀多有供奉,塑像抱坎離匡廓圖,象徵陰陽初判之“混元”世紀。據稱由赤混太無元所化生,居於天界禹余天“上清”仙境。與元始天尊、道德天尊併為三洞教主。
太上老君:小說《西遊記》中被尊為開天闢地之祖,是“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