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官,但是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和近臣。太子太保,與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都是東宮官職,均負責教習太子,統稱為“三師”。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頭銜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不是真的給太子上課(比如劉墉),有的皇帝根本就沒太子,也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還是小孩,就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明談遷《國榷·卷八十八》:“天啟七年八月十四日丁未,敘三殿功,王之採右都御史,袁可立太子太保。”
太子太保是從一品官,但是有銜無職,一般作為一種榮譽性的官銜加給重臣和近臣。太子太保,與太子太師、太子太傅都是東宮官職,均負責教習太子,統稱為“三師”。
古代不少人的太子太保頭銜只是一個榮譽稱號,並不是真的給太子上課(比如劉墉),有的皇帝根本就沒太子,也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有的皇帝還是小孩,就封別人做太子太保。明談遷《國榷·卷八十八》:“天啟七年八月十四日丁未,敘三殿功,王之採右都御史,袁可立太子太保。”
太子太師教文,太子太傅教武,太子太保保護其安全。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均是他們的副職,明、清為正二品。
代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銜;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三師”從一品銜;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銜;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三少”正二品。在古時皇族中,因太子常居東宮,“東宮”便成了太子的別稱,此為“宮”。
而“太子少保”是負責教導太子的官員,便得“宮保”的簡稱。此官制在漢代始置,對於它的由來,要追溯到周代,在周代官制中,設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又設少師、少傅、少保,合稱“三孤”,為“三公”之副。當中的“少”即副也,他們僅次於“公”高於“卿”的特殊官職。以上的“三公”和“三孤”又統稱為“師保”。
1、就將職而言,薛仁貴是右威衛大將軍,是正三品,但是在文職上是都護。根據《新唐書·百官四下》記載。安東都護府是唐朝的大都護,大都護府各級官員的官品自從二品到從九品。
2、薛仁貴的最高官職是正二品。後來薛仁貴拜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都督。
3、按照唐朝官職,大都督應為從二品。唐朝除了開國那些個人國公就沒幾個了,郭子儀對大唐有再造之功,也只是個郡公。不過薛仁貴的孫子是個郡王 曾孫薛平是魏國公 很強勢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