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譚紹光(1835—1863),廣西象州人。16歲參加太平軍,後隸忠王李秀成部,英勇善戰。1858年,參加殲滅江北大營戰役。1860年,率1200人首先攻入杭州,隨即回師,參加殲滅江南大營戰役。然後東征至常州、蘇州等地,屢立戰功,1862年獲封慕王。1863年在蘇州慕王府被叛徒刺殺。
2、楊輔清(—1874),廣西桂平人。1859年率軍攻打叛變的韋志俊,奪回池州,因功封為輔王。1860年天京告急,率師回京破清軍江南大營,解天京之圍。與陳玉成,李秀成配合多次擊敗清軍的圍剿。天京失陷後,他仍率部在各地與清軍作戰,在晉江被捕,押解福州殺害。
3、李開芳(1811—1855),廣西武緣縣人。曾跟隨西王蕭朝貴攻打長沙,連下桂陽、嘉禾、攸縣等地。1853年5月,奉命與林鳳祥率2萬太平軍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兵臨直隸。後因孤軍深入,後援不繼,糧草匱乏,最終全軍覆沒。被清軍所俘,押解至北京後凌遲處死。
4、林鳳祥(1825—1855),廣西南寧市武鳴人。曾任太平天國御林侍衛,1853年初,太平軍攻克武昌,林鳳祥率先登城。3月攻南京,首破儀鳳門。同年5月,奉命與李開芳率2萬太平軍北伐,一路所向披靡,兵臨直隸。後因孤軍深入,後援不繼,糧草匱乏,最終全軍覆沒。被清軍所俘,英勇就義。
5、李世賢(1834—1865),廣西藤縣大黎鄉人,忠王李秀成堂弟。1851年參加太平軍,英勇善戰。1857年在寧國府灣沚鎮(今屬宣城)殲滅清浙江提督鄧紹良軍。1860年與陳玉成等合力消滅清軍江南大營。與黃文金包圍曾國藩於祁門。後率太平軍轉戰浙江,建立太平天國浙江根據地。在天京失陷後繼續領導部分太平軍反清,1865年被友軍殺害。
6、蕭朝貴(約1820—1852),廣西武宣羅淥垌人。太平天國的開國元勳之一。忠王李秀成對其評價:勇敢剛強,衝鋒第一。太平天國前期的戰鬥中,蕭朝貴一直擔當核心指揮的角色,軍事才能譽滿全軍。不過可惜在長沙的戰鬥中,被炮彈擊中,英年早逝。
7、石達開(1831—1863),廣西貴縣(今貴港)客家人。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一生轟轟烈烈,屢立戰功,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1855年率太平軍取得湖口大捷,曾國藩差點因此役失敗而投水自盡。1856年在江西樟樹大敗湘軍,並完成對南昌城合圍,可惜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以至於功虧一簣。“天京事變”後,率軍出走轉戰各地。1863年被清軍所捕,身受凌遲酷刑,從容就義。
8、陳玉成(1837—1862),廣西藤縣客家人。太平天國後期主要將領。1854年太平軍進攻武昌,陳玉成表現勇敢,建立首功。1856年,解鎮江之圍。之後參與破江南、江北大營的戰役。天京事變後,統領秦日綱部配合李秀成,積極作戰。組織領導了著名的三河大捷,被封為英王。又與李秀成配合二破江北大營。1862年,因叛徒苗沛霖出賣而被捕,於河南延津就義。
9、李秀成(1823—1864),廣西藤縣大黎鄉人。太平天國後期主要將領。天京事變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1858年,三河大捷,全殲李續賓部湘軍。1860年,二破江南大營,並攻克常州、無錫、蘇州、嘉興,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1864年,天京陷落後,李秀成被俘遇害。
10、楊秀清(1823—1856),廣西桂平人。太平天國第二號人物。金田起義後,一直統領太平天國軍務,指揮多次戰役,所向披糜。楊秀清是一個戰略天才,為太平天國制定了許多重大戰略決策,為定都天京。1856年,他親自指揮排程各路兵馬,大破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天京事變中,楊秀清被殺身亡。太平天國從此由盛轉衰,直至滅亡。
1、張自忠。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當選第一名將首先是由戰績決定的,他曾在臺兒莊戰役中重創日寇坂垣師團,獲得臨沂大捷;收復棗陽桐柏,獲得鄂北大捷;還獲得過襄東大捷,被老百姓稱為活關公。同時還因為他是抗戰時期犧牲的國軍最高將領(同時也是二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這樣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愛國將領 卻曾被誤認為漢奸而人人喊打, 最後張自忠為了洗刷這件恥辱, 選擇了犧牲,以生命的代價 證明自己的清白, 是真正的悲劇英雄。
2、李宗仁。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戰。臺兒莊戰役共殲敵一萬餘人,是抗戰開始後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戰役規模的大捷,而且對手是日本的王牌師團,在國際上也被稱為是日本建立現代化軍隊以來遭受的第一場引人注目的大慘敗。臺兒莊戰役後,李又參加了武漢、隨棗、豫南等會戰。
3、杜聿明。第5軍軍長。參加過古北口長城抗戰和八一三淞滬抗戰。以桂南會戰中取得崑崙關大捷而一舉成名。對手是號稱日本鋼軍的坂垣師團中村旅團。 1942年杜聿明作為遠征軍副司令出征緬甸。
4、孫立人。新一軍軍長。抗戰八年,孫立人的功勳主要是在緬甸建立的。孫立人在國內除了參加過淞滬會戰外,基本上沒打過敗仗。尤其是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時,他在仁安羌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日軍,救出7000多英軍和記者,蔣介石、羅斯福、英王喬治都給他授勳章,由此聲名大振。
5、薛嶽。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是連年征戰,功勳累累,據說是殲敵最多的將領,僅四次長沙會戰就殲滅日軍十餘萬。但使他名聲顯赫、排名靠前的主要還是萬家嶺大捷,此戰全殲日軍一個師團。此戰使日軍106師團幾遭滅頂之災,日本俘虜說,如果國軍再推進100米,他們師團長就只能剖腹了;如果不是日軍的強力空襲和大量的物資甚至軍官的空投,使國軍付出了極大的傷亡,106師團肯定得被全殲。葉挺盛讚此戰與平型關、臺兒莊三足鼎立。主政湖南期間,根據湖南的實際情況和抗戰需要,提出了“安、便、足”的施政方針。所謂“安”,就是力圖使湖南人民安居、安業、安心,“便”,即便民、便國、便戰;“足”,即足食、足兵、足智。並依此實施所謂“六政”建設。
1、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西王肖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
2、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國建立者及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
3、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廣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入拜上帝會。
4、太平天國西王肖朝貴。肖朝貴,生於清嘉慶末年,壯族,武宣縣河馬鄉下武蘭村人。清道光二十五年加入由馮雲山組織的紫荊山拜上帝會。
5、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馮雲山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廣東花縣人。又名乙龍。自幼習誦經史,博覽諸書,但屢試不第,執教村塾。1843年7月,與洪秀全建立拜上帝會。
6、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太平天國青年將領、後期軍事統帥。廣西藤縣人。少孤,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清咸豐三年,隨軍西征。
1、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國建立者及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撰《原道救世歌》以佈教,主張建立遠古天下為公盛世。
2、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廣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入拜上帝會。二十七年馮雲山被捕,洪秀 ...
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國等。 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建立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 ...
1、天王洪秀全太平天國建立者及思想指導者。原名仁坤,廣東花縣人。道光年間屢應科舉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義中的平等思想,創立拜上帝會。
2、 東王楊秀清,太平天國前期領導人之一。廣平桂平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會。
3、 西王肖朝貴 在武宣東鄉的會戰中,太平軍大敗清軍,取得了金田起義以來 ...
太平天國後期將領死法:因為寧死不降,最終被判凌遲之刑,英勇就義,死時年僅二十五歲。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國"字內為"王"字),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國、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建立的農民政權,也 ...
1851年秋,太平軍佔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諸王。
1、原中軍主將楊秀清為“左輔正軍師”東王,稱九千歲;
2、原前軍主將蕭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西王,稱八千歲;
3、原後軍主將馮雲山為“前導副軍師”南王,稱七千歲;
4、原右軍主將韋昌輝為“後護又副軍師”北王,稱六千歲; ...
太平天國24將領的結局是天王洪秀全病死天京,東王楊秀清被北王殺死,南王馮雲山被清軍大炮打死,西王蕭朝貴在長沙戰役中戰死,北王韋昌輝被天王處死,王石達開渡河被凌遲處死,燕王秦日綱因叛亂被處死,忠王李秀成被曾國藩處死,英王陳玉成被榮祿殺害,安王洪仁發在天京城戰死,福王洪仁達在天京城戰死,林鳳翔於北京凌遲,李開 ...
1、楊秀清:是左輔正軍師,天京陷落後不知下落。
2、蕭朝貴:是右弼正軍師,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3、馮雲山:是前導副軍師,天京失陷後,突圍至湖熟鎮犧牲。
4、韋昌輝:是後護又副軍師,因罪被誅死,去除爵位。
5、朱錫琨:是剿胡侯,在北伐中戰死。
6、黃益芸:是滅胡侯,185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