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第一、光球層:厚約5000千米,我們所見到的太陽可見光幾乎全是由光球發出,光球表面存在著不隨時間變化、均勻分佈的米粒狀氣團,它們呈激烈的起伏運動,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稱為米粒組織;
第二、色球層:從光球表面到2000千米高度為色球層,它需要在日全食時或用色球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在色球層有譜斑、暗條和日珥,還時常發生劇烈的耀斑活動;
第三、日冕層: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溫度極高,延伸到幾倍甚至幾十倍太陽半徑外,
太陽的大氣層從內到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
第一、光球層:厚約5000千米,我們所見到的太陽可見光幾乎全是由光球發出,光球表面存在著不隨時間變化、均勻分佈的米粒狀氣團,它們呈激烈的起伏運動,是從對流層上升到光球的熱氣團,稱為米粒組織;
第二、色球層:從光球表面到2000千米高度為色球層,它需要在日全食時或用色球望遠鏡才能觀測到,在色球層有譜斑、暗條和日珥,還時常發生劇烈的耀斑活動;
第三、日冕層: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溫度極高,延伸到幾倍甚至幾十倍太陽半徑外,
太陽大氣大致可以分為光球、色球、日冕三個層次,各層的物理性質具有顯著差別。光球層在太陽大氣的最下層。厚度約500千米,相對於太陽半徑,光球層很薄,有時就被稱為太陽的表面。光球層的底層溫度較高,約為5800K,上層的溫度較低,約為4400K,所有的太陽輻射都是從這一層產生的。光球中佈滿米粒組織,它們實際上是對流層裡上升的熱氣團衝擊太陽表面形成的。在光球的活動區,有太陽黑子、光斑等。光球層外面是色球層,平均厚度約為2500千米。由於光球層太亮了,只有在日全食時,觀測者才能用肉眼看到太陽視圓面周圍的這一層玫瑰色的光輝,平時只能用專門儀器(色球望遠鏡)才能看到。日冕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也是最厚的一層。
太陽內部分為核心、輻射層、對流層,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云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67億年非常的吻合。
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