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有關句子

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有關句子

  1、強取。《陳涉世家》:“廣起,奪而殺尉。”

  2、剝奪,削去權力。《左傳桓公五年》:“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

  3、失去,喪失。《齊桓晉文之事》:“百畝之田,無奪其時。”

  4、亂。《書舜典》:“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5、競先取得。《謝賜衣》:“被澤徒深厚,慚無奪錦才。”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

  文言文中含知的句子介紹如下:

  1、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2、五音不知,安能調琴?

  3、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4、湖熟有吾故舊三千餘人,昨來相知,剋期響集。

  5、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7、有獨知之慮者,必見驁於民。

  8、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9、幹知大始,坤作成物。

  10、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

文言文中過猶不及的及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過猶不及的及意思是推及,顧及。過猶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出自《論語·先進》。《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迴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註標點符號。


文言文中意思

  從後頭跟上、來得及、達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士)、普及、過猶不及、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和、跟、以及。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是相對新文化運動之後的白話文來講的。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隨著歷史的變遷,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 ...

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及在文言文中有多種意思:   1、追趕上,抓住。及,逮也。出自東漢許慎的《說文》。   2、至,達到。及,至也。出自《廣雅》。   3、待,等到。及日中則如盤盂。出自《列子湯問》。   4、遭受。鐵銛短者及乎敵。出自《韓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與之相比。徐公何能及君也?出自《戰囯策齊策》。   6 ...

字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東漢·許慎《說文》。   2、至,達到。 及,至也。《廣雅》。   3、待,等到。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4、遭受。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與……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 ...

疾在古代文言文中意思

  1、做名詞為病、疾病。見於《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裡,不治將恐深。”   2、做動詞為生病、患病。見於《荀子天論》:“寒暑不能使之疾。”   3、做名詞為毛病、缺點。見於《公輸》:“必為有竊疾矣。”   4、做名詞為疾苦、痛苦。見於《管子•小問》:“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5、做動詞為疾苦、痛苦 ...

有以在文言文中意思

  有以在文言文的解釋:   有道理;有規律。例如,《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有所作為。例如,《老子》: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有什麼。例如,《孟子梁惠王上》: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例如,《史記淮陰侯列傳》: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

趣和類的在文言文中意思

  1、趣,作名詞意思是,意向、旨趣、樂趣、情趣,作動詞意思是,通“趨”,趨向、奔赴,通“促”,催促、急忙、趕緊,舉例《陳涉世家》“趣趙兵亟入關”;   2、類,作名詞意思是,種類、類別、事例、事物、典範,作動詞意思是,類推、推論、類似,作副詞意思是,大抵、大致,舉例《懷沙》“明告君子,吾將以為類兮”。 ...

故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1、原因、緣故: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2、事情: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3、意外或不幸的事變: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4、舊識、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5、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