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薰陶。
語文教學在學生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薰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
2、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實踐 。
重視核心素養培養的語文教學做法總體上同一位教育家指出的相同,他說:“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
3、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開放。
老師要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語文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區,是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所在地。
核心素養主要指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1、語文教學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語文是人類“詩意地棲居”的精神家園。於漪說:“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語言負載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漢語言文字負載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沒有生命的符號,而是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
語文教學除了讓學生學習祖國語言及其各種表現形態(口頭語、書面語等),學習利用語言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學習祖國語言,繼承民族精神和人類遺產,提高文化修養,培養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靈魂。
語文教學應當高揚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學生的發展打下“精神的底子”。這裡的先進文化不能單純地理解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以及富有時代氣息的現代文化。
2、語文教學要貫徹終身教育思想,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放到重要地位。語文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正是透過聽、說、讀、寫,與外部世界(自然、他人、社會)進行交流,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內心世界,開拓精神的自由空間,開發自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未來的資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們的職業、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現出多變性和多樣化的特點,終身學習是每個公民的基本素養。因此,語文教學要從以知識積累為取向,轉向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取向,立足於促進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喜歡語文,學會學習語文,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3、語文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學生被動聽講、機械操練的學習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自主閱讀、自主寫作,提倡啟發式教學、會話式教學,提倡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
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允許每個學生髮展的不同,要求對不同的學生作不同的評價。
4、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強調語文學習的整體性和實踐性。一些新的語言學理論,尤其是文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在語文教學界得到廣泛認同,語文教學要重視傳統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體現漢語教育的基本規律。突出體現在,閱讀教學要重視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加強綜合,突出重點;
要重視誦讀、感悟和積累,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淡化語言知識教學要求,減少單項的、機械重複的練習,避免煩瑣分析和形式主義。作文教學要聯絡學生生活,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淡化文體,強化體驗,鼓勵想象和幻想,鼓勵有創意的表達。
1、小學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至少包括他的語文能力、語言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認知能力、人文素養等。
2、為實現語文素養培養目標,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語文教學環境的建設與最佳化工作,讓學生的語文素養能在各種環境和多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3、語文學習不能侷限於課堂。知識來源於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於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而大語文教學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與學校、社會、家庭、自然這個大環境結合起來。
4、還可以以親近自然的形式,讓學生走進大自然,和大自然進行一次對話,把想對大自然說的話無拘無束地說出來,把收集到的一些有景點特色的廣告語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就和家庭、社會、自然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了。
方法:
1、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覆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因此,教師在設定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 ...
1、透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
2、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幫助學生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與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 ...
具體方法如下:
1、歷史課堂教學加強情感的投入與陶冶,動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本身就是充滿情感的職業,國家總督學顧問柳斌同志在首屆全國德育教學研討會上說,沒有情感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於真理的追求。
2、深入鑽研教 ...
1、激發學習地理的興趣。沒有地理學習興趣,就沒有地理學習氛圍,也就無從談起培養地理素養;
2、聯絡生活經歷與體驗。人類生活在地理環境之中,地理知識源於生活,有效地挖掘的學習潛能,培養地理素養;
3、深入實踐,感受理解地理的價值;
4、運用地理資訊科技開拓視野,注重學科間的整合;
5、多以地 ...
1、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透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2、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 ...
1、第一,要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也是學生品格形成、生命成長的地方,是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重要場所,落實核心素養的基本載體是課程,主渠道是課堂,最根本的是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的轉變。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發揮引導作用,努力培養學生 ...
核心素質:社會責任、合作擔當、法治信仰、生態意識、國家意識、政治認同、文化自信、全球視野、尊重差異、人文積澱、人文情懷、崇尚真知、理性思維、勇於探究、感悟鑑賞、創意表達、樂學善學、勤於反思、數字學習、珍愛生命、適性發展、熱愛勞動、批判質疑、問題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