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國情的特徵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國情的特徵
近代中國社會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就是近代中國的最基本的國情。
1、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和其後的《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成為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點。 1856年開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隨後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快了中國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進的歷史程序。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隨後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次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工具,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形成;
2、 隨著外國列強侵略和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由一個本來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封建國家,變成一個受帝國主義列強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3、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特殊的社會形態。
毛概怎樣理解近代中國的國情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這一過程歷時60餘年,其中有幾個關鍵點:
1、1840年鴉片戰爭和其後的《南京條約》等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成為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點。
2、1856年開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和隨後簽訂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加快了中國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進的歷史程序。
3、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和隨後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4、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控制中國的工具,標誌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形成。
如何理解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及其相互關係
1、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兩個任務確實有很大不同但是又密切結合。
2、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後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
3、後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社會極度落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後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後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
4、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概述近代中國國情特點
1、人口大國;
2、農業大國;
3、中國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社會生產力落後,跟不上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5、貪汙腐敗嚴重,官員上行下效;
6、貧富差距大。 ...
近代中國國情是什麼
近代中國國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中國近代的基本國情,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意指在形式上保留有封建社會國家機關及主權所有,同時在經濟、政治、文化上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國家控制與壓迫的社會。隨著其它資本主義國家控制力度的加強,一部分國家會完全喪失國家主權,成 ...
近代中國的最基本國情是什麼
近代中國的最基本國情是近代中國已經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的武力入侵,使得中國不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而成為半殖民地國家;西方列強的資本主義經濟入侵,使得中國不再是一個完全封建的國家,而成為半封建國家。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運動標誌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 ...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
近代中國思想發展演變的基本特徵: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學習西方器物層次,學習政治制度層次,學習思想文化層次。
1、林則徐、魏源開眼看世界,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2、洋務運動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口號,在後期設立京師同文館,標誌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開始,同時也傳播了西方先進思想,為中國培 ...
近代中國革命的性質什麼如何理解
中外民族矛盾和國內階級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又決定了近代中國革命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革命的目標是爭取國家與民族的獨立和富強,革命性質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為前後期的領導階級分別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又分為舊、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概念,意指 ...
歸納近代中國近代化的主要特徵
1、近代化即工業化經濟上:瓦解了自然經濟,抵制外侵;
2、政治上:產生了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思想;
3、文化上:衝擊封建主義,宣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要矛盾分別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2、中國近代史是指從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史,歷時110年,是以社會性質作為分期標準的。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就是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