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如何評價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組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

如何評價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組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

  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專業保留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但對大部分專業課程進行了重塑;增加了11門特色課程,例如第二外語即法語、一帶一路國家宗教與文化、能源與地緣政治、能源與環境、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概論、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課程體系的改革,總體目標是在掌握電氣工程核心知識基礎上,使人才建立全球能源觀、全球環境觀,以更大的格局看待和謀劃自己電力能源職業。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怎麼樣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山東大學1946年設立的電機工程系和山東工學院1949年成立的電機工程系。曾有邵洪泮、候博淵、胡頌堯等知名學者和教授在此執教。培養出了史大楨、劉振亞、薛禹勝等一大批高階技術型人才,為國家電力及相關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院具有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和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以電氣工程學科為核心,融合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管理與經濟等相關學科,具有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博士後的全方位人才培養體系。

  根據2018年學校官網的資料顯示,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專任教師89人, 教輔人員22人,管理人員16人,教授26人,副高階職稱58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44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泰山學者1人,長期聘任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4人作為特聘教授,指導學科發展並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學院

  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其前身可追溯到山東大學1946年 設立的電機工程系和山東工學院1949年成立的電機工程系。曾有邵洪泮、候博淵、胡頌堯等知名學者和教授在此執教。培養出了史大楨、劉振亞、薛禹勝等一大批高階專門人才,為國家電力及相關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學院現有教職工127人,其中專任教師89人, 教輔人員22人,管理人員16人,教授26人,副高階職稱58人,博士生導師15人,碩士生導師44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泰山學者"1人,進入國家"百、千


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好麼

  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現有電力系統最最佳化與節能技術重點實驗室、電力系統模擬及過電壓實驗室和計算機監控實驗室3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運籌學與最最佳化控制創新團隊,廣西自治區理工中心IPSO研究所,1個自動化研究所、1個防雷技術研究室。電工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3個基礎實驗室,2 個實驗 ...

山東大學資訊工程學院

  山東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是集教學、科研、科技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理工類學院。學院以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為中心,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支援並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學院現有教師102人,其中院士1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2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援計劃”獲得者 ...

南昌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是幾本

  其前身是原江西工學院的土木建築工程系,自1958年創系後,於當年招收了第一屆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學生,次年建築學專業開始招生,以後經歷過專業下馬、師生下放等變動,全系師生曾輾轉萍鄉、武寧、景德鎮等地。   學校恢復招生後,土木建築工程繫於1970年招收了水利水電專業學生,1972年恢復了工民建專業,1981 ...

青島大學資訊工程學院

  青島大學資訊工程學院是1998年由原計算機系、計算中心和資訊網路中心組建成立。學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擁有:兩個本科專業學士授權點、一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點、一個山東省十五強化建設重點實驗室、一個青島市重點實驗室、兩個青島大學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嶗山區重點實驗室。   學院具有優良的學風,教 ...

山東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好嗎

  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系,1994年更名為國際政治經濟關係學院,2000年三校合併組建成立新山東大學後改為現名。它涵蓋了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兩個一級學科,現下設國際政治系、政治學與行政學系、行政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和科學社會主義系5個教學實體。 ...

天津大學電氣工程就業前景如何

  好,發展前景:   是屬於資訊產業。資訊產業被人們譽為“朝陽產業”,發展快、需要人才多、待遇高,是當今科技發展的趨勢所在。因此,作為資訊產業中的重要一員,自動化專業同樣有著光輝的前途。自動化應用範圍廣。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現代化工業的不斷髮展使電氣自動化技術方面的人才市場有著相當大的潛力。尤其是廣東地 ...

如何評價安徽大學文典學院

  1、安大於11年6月24日公佈建立文典學院;   2、以安大首任校長劉文典的名字命名,創立文典學院,組長程樺;   3、其選拔方式是從每年錄取的本科生中擇優錄取,其方法的可取性有待質疑,高考與創新人才是不是一定存在必然關係,恐怕不能確定,而290人之一的清華同學所說的選拔方式,竊以為更為寬泛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