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統治期間採用的是開明的治國思想,他是一位“開明大度”的皇帝。
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吸取隋亡的教訓,明白統治者不可過分壓榨農民,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皇帝要勤於政事,善聽正確的意見;大臣要廉潔奉公,統治才能鞏固。
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同時注意“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他還下令合併州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
唐太宗注意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他還任用敢於直言的魏徵,貞觀期間,名相、名將輩出。
貞觀年間,農民佔有一定的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增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先賢對李恪的評價:
李世民:“吳王恪英果類我。”哥舒峘:“王恪光翊化摳,燮和大猷。”毛澤東:“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張唐英:“既立高宗而復欲立吳王恪,卒使以猜疑而被羅織之罪,皆太宗失於獨斷而致之也。噫夫人之生貴為天子之子,是天下之貴無以加之也。以建立之失不保性命,則與夫生於不貴之族,反得終天年者豈不遠哉。無忌其後卒被流竄死於黔南,天下以為寃,然而亦疑其誣殺吳王恪之報應也。”洪邁:英明之君,見其子有材者,必愛而稱之。李恪: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長沙郡王。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晉封漢王。貞觀二年。改封蜀王,同時被授予益州大都督。貞觀十一年。封為吳王,改授安州都督。
1、司馬光評價: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2、歐陽修評價: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3、蘇轍評價: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4、真德秀評價:後世人主好學者莫如唐太宗,貞觀之規模不可以不復。
5、範成評價:汝不及生在貞觀中,粟米數錢無兵戍。
6、胡寅評價:兩漢盛時,太宗所可及也。禹、湯、文、武
唐太宗的評價如下:
注意吸取隋亡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貞觀時期,名相名將輩出,如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等;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避免宰相專權;合併州縣,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減輕人民負擔;重視文化教育 ...
李世民生於598年1月28日,於649年7月10日駕崩,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 ...
功:開創的唐朝這個偉大的歷史朝代,作為一代政治家、軍事家,其在隋朝末年群雄逐鹿的時代中,在李淵奪取王位,統一全國的過程中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作用。在其當政時期,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重用有能之士,善於納諫,輕徭役,減稅賦,休養生息,為以後唐朝的輝煌打下的很好的基礎。同時較好得處理和少數民族的關係問題,穩定 ...
齊王妃原來是李元吉的妻子,而李元吉死在了玄武門之變當中,在他死後,李世民就將齊王妃楊氏納入了後宮,這樣的做法在現在我們看來是非常不符合禮儀道德的,但在唐朝時期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常見的。李世民作為這場政治鬥爭中的勝利者,完美的實行了“汝妻女吾養之”的教條,將李元吉的王妃楊氏收入後宮,女兒都留下,兒子全都殺了, ...
名人對唐太宗的評價如下:
1、司馬光: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
2、歐陽修: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亂,比跡湯、武,致治之美,庶幾成、康。
3、蘇轍:唐太宗之賢,自西漢以來,一人而已。任賢使能,將相莫非其人,恭儉節用,天下幾至刑措。自三代以下,未見其比也。
...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 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但是,唐太宗這位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君主,也有他的過失之處,如殺兄奪位,看《起居記》,崇尚迷信,出征高麗,貞觀後期,漸惡直言,奢侈 ...
功:
1、協助高祖李淵統一了中國,在統一過程中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2、施行無為而治,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從隋末大亂世中恢復經濟和生產力,最終實現“貞觀之治”;
3、施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打擊突厥,與周邊民族政權保持良好關係,使唐朝成為當時的一個世界性帝國。
過:
1、肆意篡改歷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