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如何認識經濟新常態

如何認識經濟新常態

  認識經濟新常態需要著眼於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GDP、人均GDP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並且要用增長促發展,用發展促增長。經濟新常態就是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經濟可持續穩增長;而且經濟新常態是強調“結構穩增長”的經濟,而不是總量經濟。

如何認識和適應經濟新常態

  中國儘管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位居前列,但勞動力成本上升、生態環境汙染、要素市場扭曲等結構性問題凸顯;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作了總體部署,然而,改革是系統性工程,短期內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觀察;

  結合近期的指標來看,中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較金融危機之前均呈現較大回落,經濟增長面臨減速壓力,如何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成為各方密切關注的重要話題;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省考察時強調,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經濟新常態對銀行究竟有什麼影響

  經濟';新常態';對銀行業提出新要求新常態對服務實體經濟提出了新要求。以往我國一些金融機構沒有完全擺正服務實體經濟和追求自身利益的關係,過於強調經營利潤,攀比盈利規模和盈利增速的傾向較為明顯。不少銀行透過快速做大理財、同業等影子銀行業務拓寬收入來源,透過不規範收費和不合理定價擴張收入規模,以保持盈利的高速增長。

  雖然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總額接近GDP的3倍,但由於影子銀行過度膨脹、信貸資金內部';空轉';,金融';浮沙指數';業務規模與實際效果之比偏大,金融執行與實體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加劇了實體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新常態之下,國家更加註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需要用金融的活水來澆灌實體經濟之樹。

  這就要求銀行業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平衡好追求經濟利益和履行社會責任的關係,加大支援實體經濟力度,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和良性互動。新常態對把握增長速度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拉動下,過去30年間我國銀行業實現了年均22%的信貸增速,過去10年間銀行業資產規模年均增速超過18%,過去5年間新增貸款遠超過去60年貸款增量的總和。

  金融業的快速發展,本質上是經濟高增長在金融領域的反映,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水漲船高現象。新常態之下,受經濟放緩、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等多重因素的衝擊,商業銀行業務增速的下降和盈利增長的放緩也將成為常態,以往兩位數的高增長已難以為繼。2010~2013年,上市銀行的總資產增速分別為18。

  2%、16。7%、14。8%和9。3%,淨利潤增速分別為33。3%、28。9%、17。4%和12。8%,均呈逐年下降趨勢。這就要求銀行業不能延續過去的思維模式,而應主動適應經濟增速的新常態,既要避免過於追求過快增長,又要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努力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

  新常態對最佳化業務結構提出了新要求。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依靠大企業和地方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弱化,民營經濟和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凸顯,新興區域、新興產業和新興客戶的活力進一步顯現,湧現出多方面的';結構性機遇';。

  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相應調整客戶結構、區域結構、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實現業務、渠道、市場和盈利來源的多元化,更好地服務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新常態對管控資產質量提出了新要求。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十分有利,普遍能夠實現盈利,居民收入也能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整個社會的資金流量較為充沛,償債能力也較強。

  在這樣的環境中,商業銀行一方面能夠實現資產規模的快速擴張,另一方面還能夠保持較高的資產質量。再加上前些年股改上市時,大幅度剝離不良資產,整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一度降至1%以下,遠低於歐美銀行業3%~4%的不良貸款率。新常態之下,經濟增速趨緩,同時結構調整過程中一些客戶經營出現困難,前期隱藏的部分風險也容易暴露出來。

  2014年上半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為6944億元,比2013年末增加1023億元;不良率為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今後一段時間,各種矛盾衝突和風險事件可能會更加頻繁,';兩高一剩';、房地產、影子銀行等領域的金融風險可能會繼續發酵,銀行業資產質量將承受較大壓力,守住風險底線將成為商業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新常態對推動改革創新提出了新要求。新常態之下,中央將堅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適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活力競相迸發,讓動力充分湧流,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對銀行業而言,告別高增長時代後,內涵式增長的';新常態';也已來臨。商業銀行必須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努力向管理變革要紅利、向技術創新要紅利。


如何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常態

  1、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經濟新常態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透過全面深化改革為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根本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國需要主動作為,而改革創新是根本出路;   2、保持平常心態,保持戰略定力。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執行態勢是好的,同時也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對此 ...

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常態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起步的發展階段時,往往追求經濟的快速增長,容易忽視技術進步、結構最佳化,以致出現經濟與社會、城鄉、地區、收入分配等結構失衡。伴隨著問題的累積,容易出現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嚴重下滑。為避免這樣的情況,就要需要準確研判新階段的特徵,重新定位,實現轉型升級。   “新常態”重大戰略研判源自,我國正 ...

企業應怎樣適應中國經濟常態

  面對“新常態”這樣的大背景,企業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漸強身健體,同時要抓住機會,有所作為,少講“逆勢而上”,多說“順勢而為”,關鍵是要抓住四大機會:   1、抓住新一代資訊科技帶來的技術機會,儘快用現代資訊化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增速換擋步伐,始終使企業走在“新常態”的潮頭;   2 ...

如何理解常態背景下的中國經濟

  習總書記指出:“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徵,並將之上升到戰略高度,表明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階段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正在對宏觀政策的選擇、行業企業的轉型升級產生方向性、決定性的重 ...

簡述經濟發展常態的內涵和意義

  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涵,是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以年均百分之十左右的增長速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由低收入國家向中等收入國家的轉變。但是,中國是在轉型背景下對發達國家的追趕,也付出了高汙染、高耗能以及犧牲居民福利的代價。目前,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的訴求日益迫切,倘若繼續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 ...

經濟發展常態的主要特點是

  1、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 ...

常態下的我國經濟的機遇和挑戰

  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 經濟增量依然可觀,但穩定經濟增長任務繁重。從經濟總量看,我國目前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從發展速度看,30多年來,中國經濟以世界少有的年均接近兩位數的增長速度高速發展,創造了經濟增長的“中國奇蹟”;   2、 經濟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但核心動力源正在培育中。 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