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思想帶來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推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2、影響教育工作者行為模式的新教育觀念層出不窮。宣傳與學習以下這些好的思想、好的觀念以及好的做法,對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實際上課程方案一
1、解放思想帶來了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推動了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近年來,在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想逐漸深入人心。
2、影響教育工作者行為模式的新教育觀念層出不窮。宣傳與學習以下這些好的思想、好的觀念以及好的做法,對當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精神,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3、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實際上課程方案一
商鞅,是先秦法家思想的奠基人。韓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研究他們教育思想的材料主要是《商君書》二十四篇和《韓非子》五十五篇。商鞅認為趨利避害乃人之本性,韓非子依據荀子的性惡論,提出人性自私說。他們認為教育對個體的作用就在於用嚴刑懲罰使人改惡從善,教育對國家的作用就在於統一意識形態,使天下長治久安。法家教育的培養目標是耕戰之民和智術能法之士。前者是改造“五蠹”之後造就的順民,後者是他們理想中的能“循令而從事”、“察法而治官”的統治人才。法家的教育內容很單一。從商鞅起就主張“燔詩書”而“以法為教”,即以政府頒佈的政令、刑律為唯一教育內容。法家主張“以吏為師”,即實行官師合一,取消專職教師,走“學在官府”的套路。法家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嚴格要求,嚴刑懲罰。“故父母之愛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嚴刑者,民固驕於愛,聽於威矣。”二是注重宣傳,信賞必罰。商鞅主張解釋法令的內容,使“萬民皆知所避就”。韓非則主張“賞莫如厚而信,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便民畏之”。法家的教育主張是片面的、偏激的,它摧殘了傳統文化,取消了學校教育,一味強調懲罰,而貶低了開啟民智和道德感化的正面作用。
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與莊子。他們主張去掉一切人為的知識,認為取消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是“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人人無知無慾,才能復歸於樸。道家提倡“不言之教”,反對一切道德文化,主張絕仁去義、絕聖棄智、絕學無憂。也反對法治,認為“法物滋彰,盜賊多有”。在教育目標問題上,老子主張培養具有無為品質而能明哲保身的“隱君子”。莊子主張培養能混同萬物,齊一是非,從而達到無知無識境界的至人、真人。他們還提出了一套達此目標的教育方法:一是閉目塞聽。老子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主張“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二是滌除玄監。即把內心清除得一無所有,象明鏡一樣一塵不染。莊子把它發展成心齋坐忘法,以“離形去知,同於大通”。三是順乎自然。莊子認為才智是先天生成的,非後天人力所能增損。四是緣督為經。“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總之,道傢俱有一種反傳統的教育思想,其中除了消極頹廢的東西外,也有尚自然、不盲從,追求個性解放的積極面可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