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古拉蘇”是藏語的音譯,意為“娘域(尼洋河流域)人的迎神節”,“拉蘇”即“迎神”。
娘古拉蘇節是苯教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每逢藏曆馬年8月10日,林芝縣卡色母、尼赤、達則、孜普等村的群眾和前來朝拜的信教群眾在卡色母村舉行宗教活動,內容包括祭神、跳神、跳民間"博"舞、跳犛牛舞等,主要是為了驅魔鎮邪,慶祝豐收、祈禱風調雨順。迎神節一般持續兩三天。
“娘古拉蘇”是藏語的音譯,意為“娘域(尼洋河流域)人的迎神節”,“拉蘇”即“迎神”。
娘古拉蘇節是苯教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每逢藏曆馬年8月10日,林芝縣卡色母、尼赤、達則、孜普等村的群眾和前來朝拜的信教群眾在卡色母村舉行宗教活動,內容包括祭神、跳神、跳民間"博"舞、跳犛牛舞等,主要是為了驅魔鎮邪,慶祝豐收、祈禱風調雨順。迎神節一般持續兩三天。
在臨洮南部的衙下、苟家灘、潘家集、三甲,廣大人民群眾從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開始,一直到十月初一,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以村莊為單位,按各自約定俗成的日期,歡歡喜喜地歡度“拉扎節”,其盛況可與春節相媲美。
何為“拉扎”?據考察,這是一個藏族詞彙,漢語為“山神”的意思,“拉扎節”也就是漢藏雜居地區漢族人民祭祀山神的一種民俗活動。“拉扎節”做為一種文化現象,是在特定季節驅逐疫鬼、敬祭祖神的禮儀,實際上是一種傳統的“儺舞”(舊時迎神祭祖,驅逐疫鬼的舞蹈)。
每當一個村莊的“拉扎節”到來之前,這裡的群眾便殺豬宰羊,購煙買酒,提前做好一切準備。節日這天,全村群眾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男男女女穿著一新,親朋好友迎來送往,互道平安,互致祝福,喝酒行令,吃菜品茶。隨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生活的豐富,現在的“拉扎節”又增添了新的內容:錄音機扭開聽聽現代歌曲、戲劇;電視機開啟看看電視劇、新聞;有些群眾還利用這一機會,給兒子訂親、出嫁姑娘,操辦喜事。這種喜慶盛況往往從白天一直延續到深夜。
“拉扎節”一般都要請法師跳神,在村廟院地設壇、揚幡,法師身穿花襖,頭戴“麻頭”,手執羊皮鼓,歡快地扭步,擊鼓舞蹈,口中唱唸禱詞。同時,獻牲、燃香、點燭,以虔敬的心態祈求神靈保佑五穀豐登,人民樂業。這種祭祀跳神活動要延續一天一夜,直至送“黑神”(瘟神)而去方才結束。
臨洮“拉扎節”期間的跳神,使儺舞蒙上了一層世俗化與戲劇化的色彩,既迎合了廣大民眾的文化心理,又與現代文化交融並存,因此流傳至今。
我們都知道聖誕節在國外有很高的地位,很重要的身份,這一天的慶祝情況也是十分的盛大,那麼我們知道聖誕節是怎麼誕生的嗎?有人說這個是西方的節日,但是我們可以發現,聖誕節的傳播範圍明顯很廣,甚至有些國家受到影響也開始過聖誕,所以聖誕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聖誕節的來歷
聖誕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裡面包含很多傳統的習俗和傳統的習慣,聖誕節又稱耶誕節,源自古羅馬人迎接新年的農神節,與基督本無關係。後來隨著時代變化和生活變化,聖誕節開始不斷的融入其他的國家和地區,在基督盛行於羅馬帝國後,教廷隨波逐流地將這種民俗節日納入基督體系,同時以慶祝降生。但在聖誕節這天不是的生辰,因為《聖經》未有記載具體生於哪天,同樣沒提到過有此種節日,是基督吸收了古羅馬神話的結果。所以聖誕節用自己的方式傳播了下來,在受到人們的喜愛後開始不斷擴大影響範圍。
聖誕節的習俗
聖誕節有很多美好的習俗和美食,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影響了我們對於聖誕節的印象和了解。古羅馬人在元旦用青枝綠葉和燈火裝飾房屋,並向兒童和窮人贈送禮物。於是,有了團聚歡宴、燃燒大塊柴木、品嚐大木形糕餅,張掛樹枝、陳放樅樹、訪親問友、來往饋贈等慶祝活動。我們可以發現聖誕節和我國春節裡面包含的含義比較相近,都是慶祝和與人歡聚的節日。
聖誕節的代表顏色
聖誕節是在寒冬時節,所以肯定是有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和陽光。常青樹象徵奮鬥生存,自從中世紀以來就與聖誕節慶祝活動發生聯絡。所以會有綠色,火光用紅色來代表,紅色是寒冬的壁爐,也是裝飾的蠟燭,熱鬧喜慶,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這些顏色漸漸的變成了聖誕節的代表顏色,聖誕樹也成了聖誕節最具有代表的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