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婦人之仁是什麼意思

婦人之仁是什麼意思

  1、仁: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2、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3、例句: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

  4、近義詞:優柔寡斷、不識大體、當封爵者、小恩小惠。

  5、典故:楚漢相爭時,名將韓信曾投奔過項羽。因項羽有勇無謀,不善用人,韓信得不到重用,便背棄項羽投奔了劉邦。投奔劉邦以後,開始也未被重用,後來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才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被拜為大將以後,劉邦問他:“蕭丞相屢次推薦將軍,將軍準有妙計,請將軍指教。”韓信說:“我曾在項王手下做過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點。項王吆喝一聲,上千的人都會給他嚇倒,你看他多麼勇,多麼狠啊。可是他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不能重用有本領的將領,他的勇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又恭敬又有愛人之心,說話挺溫和,看見別人病了,他會掉眼淚,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給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應當封爵位的,他不封。就是封了,他還拿著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個角都磨光了,還捨不得交給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過是婆婆媽媽的好心眼罷了。”接著,韓信又分析了項羽的一些弱點和錯誤,指出劉邦必然能戰勝項羽。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意思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意思是:出生在規矩眾多的深宮禁地,在僕人的哺育下長大,多用於形容驕奢淫逸、空談誤國的帝王。該句出自《荀子》中的名篇《哀公》,原文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

  “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多用於評價空有心志,卻無治國安邦才能,最終導致國家淪亡的帝王。

婦人之仁的主人公是誰

  婦人之仁的主人公是項羽。鴻門宴中,項羽因劉邦為年長老者,而犯了婦人之仁沒能痛下下黑手暗算劉邦的決心,所以後來丟掉了天下,最終自己也被劉邦殺死。由於楚漢相爭,從此這個成語就十分出名了。

  這句成語見於《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項羽)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泣涕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婦人說的是誰

  婦人之仁說的是宋襄公,打出仁義的大旗,不肯趁人之危,利用楚國軍隊渡河的有利時機攻擊楚軍,而一定要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正正堂堂的決一死戰,結果宋襄公即便親自壓陣,也還是因為已經錯失良機,人少的宋國軍隊根本就不是人多勢眾的楚國軍隊之對手,其中宋襄公雖然被後人列為春秋五霸之一,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的得到過諸侯霸 ...

項羽的婦人的評價是否恰當

  項羽的婦人之仁的評價恰當。   項羽是楚國貴族後代,他的性格具有剛強豪爽的一面,同時他也缺少頭腦,粗俗,有勇無謀,優柔寡斷,輕信別人,剛愎自用,婦人之仁。   項羽的婦人之仁表現在:   1、鴻門宴上沒殺劉邦,因此痛失良機;   2、彭城之戰俘虜劉邦父親太公和妻子呂雉,後又作為人質要挾但不殺他們;   3 ...

婦人見鼠目奪光什麼意思

  婦人之見   1、釋義:婦女的見解。由於舊時代輕視婦女,故而用來比喻平庸的見解。   2、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因奴家婦人之見,一味勸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臥柳,恐惹父母擔憂。”   鼠目寸光   1、釋義:比喻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2、出處:清·蔣士銓《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達大 ...

婦人見是什麼意思

  婦人之見:指婦女的見解。由於舊時輕視婦女,故用來比喻平庸的見解。   出處: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皆因奴家婦人之見,一味勸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臥柳,恐惹父母擔憂。”   例句:張五爺聽完張氏的這番解釋後,覺得這都是婦人之見,有些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 ...

宋襄公什麼意思

  宋襄公之仁的意思是對敵人講仁慈的可笑行為,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宋襄公,春秋時宋國第二十任國君,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兒子,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討伐鄭 ...

反其道而行意思

  1、反其道而行之是漢語詞彙,拼音fǎn qí dào ér xíng zhī,解釋為採取與對方相反的辦法行事。   2、【出 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強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   3、【英 文】to act in a diametrically o ...

子曰默而識意思

  1、“子曰:默而識之”的意思是: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出自《論語·述而》。   2、《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