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孔子和孟子分別被後人尊稱為什麼

孔子和孟子分別被後人尊稱為什麼

  1、孔子丘被尊稱為文聖,意思是文化的聖人,孟子軻被尊稱為亞聖,二人合稱孔孟。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夏邑,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3、孟子,名軻,字子輿,華夏族,周朝諸侯國鄒國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

孔子被後人尊稱為什麼

  1、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2、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思想碎片:孔子和孟子不一樣

  一直以來,提起儒家許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孔孟之道,似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但事實上,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並非如此,施蟄存先生就曾提出過孔孟思想是被後人“捏合”在一起的,其實他們的思想並非一致。

  施蟄存先生說:“孔孟思想,是一種思想,還是兩種思想?天下沒有兩個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畢竟還是兩家。”(施蟄存《閒話孔子》)。以我之膚淺,也能列舉孔子思想與孟子思想的若干區別。

  孔子衡量人的價值的“尺”是爵位,孔子是以爵位上下定人之尊卑的;孟子衡量人的價值,卻有爵、齒、德三把標尺;

  孔子之“仁”關注的是“禮”,重在束“下”,孟子之“仁”關注的是“民”,重在規“上”;

  孔子的“四絕”(《論語·子罕篇第九》雲:“子有四絕,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偏重天理,而孟子的“四端”(《孟子·公孫丑上》雲:“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偏重人性。

  僅此三條,便可證實“天下沒有兩個思想相同的人”,哪怕是被合稱為“孔孟之道”的孔與孟也都“自成一家”。

  當然,孔子與孟子有許多相同或相近之處。其一、他們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與時俱進;其二、他們都“行仁義之化”,缺陷是對“利”的絕對排斥;其三、他們的那一套都不見容於當世,故有“仲尼菜邑陳蔡”而“孟軻困於齊梁”。

  孔子與孟子還有一點相同的,就是他們對於“法先王之道,行仁義之化”,都有一種“當仁不讓”的使命感。孔子困於匡邑之時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不想消滅這種文化,那麼匡人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孟子則是在離開齊國的時候對充虞說:“五百年必定有稱王天下的人興起,其間必定有著名於世的 賢人。周興起以來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撫治理天下,當今之世除了我還會是誰呢?”兩者相比,孔子說得比較含蓄,孟子說得比較直露。但對於孟子來 說,這並非狂言。例如,“仁義之化”而為“仁政”,“先王之道”而為“王道”,或許就是他對儒家文化的貢獻,至少在《論語》之中,未必能夠找出這兩個概 念。

  後人將孔子與孟子都歸入儒家,未必有錯。但我們現在所要吸取的一個教訓是,不能什麼事情都只 注意合,而不會分。合的好處是易記,一下子記住了兩個“子”,要用時一言以蔽之,彷彿佔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思維方式,那還是要 分開剖析才行。既能綜合,又能分析,庶幾可算得研究。如果只會籠而統之地說個大概,那隻能蒙人蒙己罷了。


誰有孔子孟子的生平主要經歷

  1、孔子生於前551年,死於前479年,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先世系宋國貴族。五世祖木金父避難奔魯,後定避魯國陬邑。父叔梁紇為魯國武士,以勇力聞於諸侯。 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 ...

關於孔子孟子的對聯只要對聯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對聯列舉如下:   1、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2、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   3、恩紀金魚永鎮東山棨戟,祥呈玉燕常綿北海簪纓;   4、居家當思清內外別尊卑重勤儉擇朋友有益於已,處世尤宜善言語守禮法遠小人親君子無愧於心; ...

請問孔子孟子的著作都有哪些

  孔子的著作有《詩》《書》《禮》《樂》《易》《春秋》。   孟子的著作有《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 ...

西方人是怎麼知道孔子孟子

  1、漢朝時中西方之間開通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紐帶,中國人透過絲綢之路將孔孟學說帶到西方。   2、後來隨著指南針的發明又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鄭和下西洋將孔孟學說帶到西方。   3、自元代以來眾多的外國人到中國遊歷,如馬可波羅、郎世寧等,回到西方後把孔子和孟子介紹給西方人。   4、從漢朝到宋朝 ...

孔子孟子有什麼區別

  孔子和孟子的區別是對“仁”的看法不同,孔子針對“春秋無義戰”提出了“仁”思想,他並沒有將“仁”的思想形象化具體化,“仁”還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孟子則在“仁”的基礎上將其形象為“不忍之心”,並建立“性善論”來對其進行論述,進而提出“仁政”的概念。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

孔子孟子在孝道方面的差異

  孔子: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針對自己父母而言,是狹義的孝。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光針對自己父母還推而廣之對一切老人。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魯國陬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   孟子,姬 ...

孔子孟子相差多少年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或字子輿,華夏族,即漢族,鄒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