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是誰說的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是誰說的

  宋代大儒朱熹在《論語》的註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朱熹,生於1130年9月15日,逝於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即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即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即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意思

  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意思是人們要懂得欣賞自己創造的美,也要以包容的方式欣賞他人創造的美,使自己的美與他人的美相結合,才能實現大和諧的理想美。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句話是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不同文明之間的共處原則,被稱作是處理不同文化關係的“十六字箴言”。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誰寫的

  1、問世間情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是元好問寫的。

  2、全文解釋及賞析如下:

  (1)譯文

  天啊!請問世間的各位,愛情究竟是什麼,竟會令這兩隻飛雁以生死來相對待?

  南飛北歸遙遠的路程都比翼雙飛,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舊恩愛相依為命。

  比翼雙飛雖然快樂,但離別才真的是楚痛難受。到此刻,方知這痴情的雙雁竟比人間痴情兒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真情的雁兒心裡應該知道,此去萬里,形孤影單,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飛萬里越千山,晨風暮雪,失去一生的至愛,形單影隻,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漢武帝巡幸遊樂的地方,每當武帝出巡,總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熱鬧,而今卻是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無濟於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卻不會再歸來了!

  雙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鶯兒燕子一般,死後化為一抔塵土。

  將會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狂歌縱酒,尋訪雁丘墳故地,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

  (2)原文賞析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岩沸騰,奔湧而出。正如後來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所說:“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復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情至極處,具是何物,竟至於要生死相許?作者的詰問引起讀者深深的思索,引發出對世間生死不渝真情的熱情謳歌。在“生死相許”之前加上“ 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偉。詞的開篇用問句,突如其來,先聲奪人,猶如盤馬彎弓,為下文描寫雁的殉情蓄足了筆勢,也使大雁殉情的內在意義得以昇華。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這二句寫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歸,雙宿雙飛。作者稱他們為 “雙飛客”,賦予它們的比翼雙飛以世間夫妻相愛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 從空間落筆,“幾回寒暑” 從時間著墨,用高度的藝術概括,寫出了大雁的相依為命、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鋪墊。

  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痴兒女—— 是中:於此,在這裡面。這幾句是說大雁長期以來共同生活,既是團聚的快樂,也有離別的酸楚,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難以割捨的一往深情。長期以來,這對“雙飛客”早已心心相印,痴情熱愛,矢志不渝。“痴兒女”三字包含著詞人的哀婉與同情,也使人聯想到人世間更有許多真心相愛的痴情男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君:指殉情的大雁。這四句是對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動細緻入微的揣摩描寫。當網羅驚破雙棲夢之後,作者認為孤雁心中必然會進行生與死、殉情與偷生的矛盾鬥爭。但這種猶豫與抉擇的過程並未影響大雁殉情的摯誠。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後的理性抉擇,從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相依相伴,形影不離的情侶已逝,自己形孤影單,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至愛,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麼意義呢?於是痛下決心, “自投於地而死”。“萬里”、“千山”寫征途之遙遠,“層雲”、 “暮雪”狀前景之艱難。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動的軌跡,交待了殉情的深層原因。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這幾句藉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 “橫汾路”指當年漢武帝巡幸處。“寂寞當年簫鼓”是倒裝句,即當年簫鼓寂寞。楚:即從莽,平楚就是平林。這幾句說的是,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些,句末象聲詞。《楚辭·招魂》句尾均用“些”字,所以稱“楚些”。這句意思是 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山鬼自啼風雨——《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為下文尋訪雁丘作好鋪墊。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是從正面對大雁的稱讚。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鍾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狂歌痛飲”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常乃超確有嗎或者原型是

  常乃超是電視劇《亮劍》和《新亮劍》裡的虛擬角色,他是袁忠遠和董祁明飾演,南京軍事學院中的教官常乃超,常乃超的原型為國軍整十一師師長王元直,淮海戰役中受傷被第三野戰軍給俘獲,後在南京軍事學院當教員,曾被鍾偉當中奚落,一九五五年授少校軍銜。 ...

復延至家的延是什麼意思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延是邀請的意思。這句話出自東晉文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延:邀請之意。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本文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 ...

復延至家的是什麼意思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其的意思是:代詞,他。句子意思:其餘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 ...

水滸傳中徵方臘死了多少

  《水滸傳》中梁山108位好漢在徵方臘時陣亡59人,途中病故10人。   1、陣亡人員:   秦明、徐寧、董平、張清、劉唐、史進、索超、張順、阮小二、阮小五、雷橫、石秀、解珍、解寶、宋萬、焦挺、陶宗旺、韓滔、彭祀、鄭天壽、曹正、王定六、宣贊、孔亮、施恩、郝思文、鄧飛、周通、龔旺、鮑旭、段景住、侯健、孟康、王 ...

使六國的使是什麼意思

  使六國各愛其人出自於杜牧的《阿房宮賦》,使在這裡是是“讓”的意思。   原文: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譯文:唉! ...

美美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什麼意思

  1、“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含義大概是:人們要懂得各自欣賞自己創造的美,還要包容的欣賞別人創造的美,這樣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會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大同美究其本質而言,就是拼合不同的美而達到的一種平衡。從整體上理解了這句話,我們不難得出堅持個體美與追求大同美之間並不矛盾,也 ...

屬豬什麼而瘋狂

  屬豬人會因什麼而瘋狂:經濟的窘迫   屬豬的人畢生的追求,就是生活安逸,他們覺得只有豐衣足食,人才有辦法正常的生活,才談得上精神追求和別人東西,這讓屬豬的人格外在意自己的經濟情況,一切喜怒因此而起。   一旦屬豬的人經濟出現緊迫或者是出現經濟危機,他們就無法淡定了,覺得所有的東西都不再讓自己有安全感,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