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表達了對曾晳勾勒出的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的贊同,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禮義之邦的治國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隱含的出世隱居心態,深深地感動了他,因而他“喟然嘆曰我與點也”。
這句話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
孔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表達了對曾晳勾勒出的太平盛世的和樂景象的贊同,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禮義之邦的治國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隱含的出世隱居心態,深深地感動了他,因而他“喟然嘆曰我與點也”。
這句話出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選自《論語·先進》篇,標題為後人所加。文章記錄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這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段話。生動再現了孔子和學生一起暢談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輕率急躁,冉有的謙虛,公西華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寧靜,給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讀性很強的文章。
這句話出自《侍坐》。意思為,孔子說:“我與曾點的觀點一樣啊。”
點:指曾點,人名,孔子的學生。
夫子幾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孔子為什麼獨獨“與點”呢?
對於這個問題,歷來是有爭議的。概括起來說,大致有以下五種代表性說法:
①孔子與曾點者,以點之言為太平社會之縮影也。
②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禮樂治國的理想。
③“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欲居九夷”、“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④振興古禮。
⑤是道家思想,疑為孔門後學所記。
有兩種觀點。
1、從積極方面理解,認為曾皙是主張以禮治國,他說的是禮治的結果,是太平盛世的圖景,與孔子的“仁政”“禮治”“教化”的政治主張相符,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
2、從消極方面理解,認為曾皙是主張消極避世,符合孔子“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的主張,因此孔子說“吾與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