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本人並沒有要建立儒家的思想,孔子只是以周禮為基礎發展出仁愛的思想,並企圖以這種思想來打動當時的統治者而得以施展自己改良社會的抱負。後來,人們把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觀點以其根源分類為儒家、墨家、縱橫家、雜家等才出現儒家的說法。到漢代,孔子的再傳弟子董仲舒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將其學說改編為儒家學說,並使之成為統一全國思想的武器。
孔子本人並沒有要建立儒家的思想,孔子只是以周禮為基礎發展出仁愛的思想,並企圖以這種思想來打動當時的統治者而得以施展自己改良社會的抱負。後來,人們把春秋戰國時期各種思想觀點以其根源分類為儒家、墨家、縱橫家、雜家等才出現儒家的說法。到漢代,孔子的再傳弟子董仲舒根據統治者的需要,將其學說改編為儒家學說,並使之成為統一全國思想的武器。
儒學最終沒有走上宗教道路的主要是內在的原因,即孔子所主張的中庸理性起著制約的作用。儒家提倡和為貴”,這是一種提倡不同的人群和平相處的主張。孔子不僅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他還強調君子不黨,即君子不為私利拉幫結派,黨同伐異。真正的君子不搞小團體,正是因為孔子這樣的主張,儒生們始終是一個非常鬆散的群體,它們有大致的思想傾向,有大致的生活情況,但是從未形成過嚴格的組織。未曾組織化,這是儒學未能發展成宗教的重要原因,而君子不黨的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孔子還提出敬鬼神而遠之”,雖然孔子對鬼神主張敬,但同時又要求遠之,這是一種中庸的態度。孔子用道德理性取代宗教神秘,主張人要與神秘事物保持距離。顯然,孔子的這種態度和主張對儒學未曾宗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為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存在怪力亂神”的內容,連被稱為哲學的宗教的佛教都不例外。孔子人對死後的事情關心很少,他主張一個人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興趣投入到現實人生奮鬥的實踐當中,努力作一個不斷自我完善的人。這也是儒學沒有宗教化的重要原因,而世界上的宗教幾乎都有對人死後做出某種安排的內容。孔子在自己的弟子面前,從不搞絕對權威。孔子的弟子對孔子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人際關係。孔子一直作為一個人在與弟子們打交道,孔子不搞個人崇拜,這是儒學沒有最終發展成宗教的又一重要原因。
中庸之道,中庸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把握陰陽的大智慧,當它大才合理的時候,這個中就代表大,當它小才合理的時候,這個中就代表小,當它極端才合理的時候,中就代表極端。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家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專制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區分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