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的春秋時期;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到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在家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
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 孔子世家》。
孔子生活在中國東周的春秋時期;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到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在家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
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 孔子世家》。
春秋是中國歷史階段之一。關於這一時期的起訖,一般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76年,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53年三家滅智。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是公元前770至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中國儒家文化的創始人孔子曾經編了一部記載當時魯國曆史的史書名叫《春秋》,而這部史書中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一個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大體相當,所以後人就將這一歷史階段稱為春秋時期,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中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中國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刪定《詩》《書》《禮》《樂》《易》《春秋》,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至聖、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主張恢復周禮,而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有稱霸的野心,如果遵循周禮,即不能發動戰爭。
《周禮》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國時期歸納創作而成。《周禮》《儀禮》《禮記》合稱"三禮",是古代華夏民族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法、禮義作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的影響最為深遠。由於鄭玄的崇高學術聲望,《周禮》一躍而居《三禮》之首,成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周禮》中記載先秦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禮法諸制,多有史料可採,所涉及之內容極為豐富,無所不包,堪稱為中國文化史之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