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恥近乎勇。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之,是知也。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三思而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釋義: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智慧。
出自《論語·為政》。
2、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釋義:學習好像追趕什麼,總怕趕不上,趕上了又怕被甩掉。
出自《論語·泰伯》。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釋義:天資聰明而又好學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差的人請教為恥。
出自《論語·公冶長》。
4、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釋義: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裡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覆地給他舉例了。
出自《論語·述而》。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釋義:對於學問和學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出自《論語》。
知恥近乎勇。
三思而後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之,是知也。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6、溫故而知 ...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3、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5、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烏申斯基
5、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笛卡兒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3、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6、溫故而知 ...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5、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
學無涯,而問不止;問無休,而學有成。裙子之學必好問。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知下問。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好問則裕,自用則校。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4、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5、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
6、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7、重複是學習之母。
8、人皆可以為堯舜。
9、學之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