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哲理名言如下: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6、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7、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9、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老子哲理名言如下: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5、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6、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為謀;
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漢代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語言和樣式形成及發展的重要時期,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在齊魯大地和東北黑土上都曾挖掘出許多漢代存留下來的墓室壁畫,由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的東平漢代墓室壁畫就是其中的代表,壁畫上“孔子見老子”的故事向世人還原了2000多年前孔子的真實相貌。
門楣畫武士用來辟邪
2007年10月,山東省東平縣城區內商城建築工地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漢代壁畫墓。在清理過程中共發掘漢代墓葬18座,其中包括一些較為豐富的陶器、銅器和鐵器等。
這處墓地是一處家族墓地,時代約為西漢末年到東漢早期,在多座墓葬中,石槨和磚砌券頂墓並存。依據山東地區漢墓的特點,石槨墓是典型的西漢墓樣式,磚砌券頂和多室墓又是東漢墓葬的特色,但是還沒有發現東漢晚期結構複雜的多室墓,因此墓葬的時代應為東漢早期。
孔子見老子壁畫驚現漢墓孔子到底長什麼模樣?兩千多年來世人一直沒有定論。但在山東東平縣出土的漢代墓室中卻發現了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畫像,孔子研究專家認為,這幅布衣打扮的孔子像表明,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學者。
山東省東平縣發現的這幅孔子壁畫是目前山東唯一一幅儲存完好的孔子問禮故事繪畫圖,孔子面部的鬍鬚清晰,皺紋滿額,鼻翼高挺,頸後凸瘤,形象寫實。這幅 存世兩千年左右的孔子畫像,為研究這位古代先賢聖人的實際形象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這座漢代壁畫墓壁畫內容較為豐富,既有歷史故事,又有禮俗記載,還有 民間娛樂場面。尤其是孔子見老子問禮的故事,雖然在漢代畫像石中常見,但在漢代壁畫墓中卻基本不見。
關於孔子的形象,一般認為較為醜陋,後世根據歷史記載概括為: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醜無比。此處孔子繪畫像與歷史記載較為相符,亦是容貌 較醜,為一老者形象。雖然容顏不佳,似乎也可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以及“溫而厲,威而不 猛,恭而安”的聖人形象。
“孔子見老子”問禮故事,亦分為兩幅。先是孔子、老子二人相對,老子略顯瘦小,身稍外側,右手抬至胸部,左手微曲置於胯部,微微側首看向孔子,似有拒絕 之意。孔子身材則顯魁梧肥胖,身體前傾,雙手攏於胸前,首微揚,面向老子躬身作謙虛問禮狀。第二幅則是二人互相拱手相對狀,猶如盡興交談。
漢畫畫風樸拙線條粗獷
從漢墓壁畫的人物來分析,可以看出漢畫的一些共同特點。漢畫的內容主要是三大類:一類是神話傳說、陰陽五行、日月星辰等,是神化的自然界,也是人所向往的神仙世界。
另一類內容是表現遠古到春秋戰國及秦漢的歷史故事,這與漢代經學盛行,儒家主張通過歷史進行懲惡揚善的道德觀念有關。
第三類是表現貴族世俗生活的內容,主要是墓主生前的事蹟,表現的場面則多數是宴樂、百戲胞包、狩獵、車馬出行這些日常起居的情景。
由於漢代人民對自然界和人生的認識尚處於極其幼稚而又世俗的階段,因此漢畫的藝術風格也是樸拙而稚氣天真的。畫面上人神雜處,百物交錯,充滿活力,雖然 顯得粗重笨拙,不像後代那樣懂得含蓄和以虛為實的手法,構圖總是塞得滿滿的,不講遠近,不留空白,鋪天蓋地而來,但五彩繽紛、琳琅滿目,表現出開闊的心胸 和雄渾的氣魄。線條強勁有力,粗獷流利,與粗輪廓的整體形象相配合,構成一種飛揚快速的節奏感,形成潑辣的野性旺盛的畫風,體現了藝術草創階段的古拙質實 的風貌。
1、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孔子 《論語》
2、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3、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 ——孔丘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 《論語》 ...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 ...
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不學禮,無以立。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4、習相近也,性相遠也。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1 ...
1、不遷怒,不二過;
2、不學禮,無以立;
3、禮之用,和為貴;
4、言事死如事生;
5、朽木不可雕也;
6、有殺身以成仁;
7、當人,不讓於師;
8、勿欺也,而犯之;
9、德不孤,必有鄰;
10、割雞焉用牛刀。 ...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
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4、合抱之木,生於毫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言需行,行需果,果需信。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內省不疚,未何憂何懼 ...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