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卜商、顓孫師、曾參、澹臺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括、公皙哀、曾點、顏無繇、商瞿、高柴、漆雕啟、公伯繚、司馬耕、樊須、有若、公西赤、巫馬施、梁鱣叔魚、顏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孫龍、冉季、公祖句茲、秦祖、漆雕哆、顏高、漆雕徒父、壤駟赤、商澤、石作蜀、任不齊、公良孺等。
分別是:顏回、閔損、冉耕、冉雍、冉求、仲由、宰予、端木賜、言偃、卜商、顓孫師、曾參、澹臺滅明、宓不齊、原憲、公冶長、南宮括、公皙哀、曾點、顏無繇、商瞿、高柴、漆雕啟、公伯繚、司馬耕、樊須、有若、公西赤、巫馬施、梁鱣叔魚、顏幸、冉孺、曹恤、伯虔、公孫龍、冉季、公祖句茲、秦祖、漆雕哆、顏高、漆雕徒父、壤駟赤、商澤、石作蜀、任不齊、公良孺等。
1、顏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為人謙遜好學,不幸早死。主要作品是:《論語》(編集者之一)。
2、閔子騫(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閔損,字子騫,尊稱閔子,世以字行。其一說,在魯國青州宿國(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曹村鎮閔祠村)人。其二說,出生於春秋末期魯國曲阜,其先祖是魯國第四代國君魯閔公,其父閔世恭為八世祖。君避戰亂遷到棠邑(今魚臺縣張黃鎮大村)。
孔子高徒,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回並稱,為七十二賢之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先賢人物
3、冉耕(約前544~?),春秋末魯國人,字伯牛。為人端正正派,善於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與顏淵閔子騫並稱。因惡疾早逝。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鄆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東平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改封為“鄆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稱“先賢冉子”。
4、冉雍(前522-?),字仲弓,春秋末期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冉氏族譜》稱離娶顏氏,生長子耕,次子雍。顏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後公西氏聞孔子設教闕里,“命三子往從學焉”。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仁而不佞孔子稱其“可使南面”,即可擔任一方長官(《雍也》)。
5、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言語”科之首(排名在子貢前),“孔門十三賢”之一。《大成通志》記載宰予小孔子二十九歲,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楚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為“齊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臨淄公”。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再進封為“齊公”,明嘉靖九年改稱為“先賢宰予”。
6、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論語》中對其言行記錄較多,《史記》對其評價頗高。子貢死於齊國,唐開元二十七年追封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端木子”。
7、冉求(前522年-?年),字子有,通稱“冉有”,尊稱“冉子”,魯國(今山東省菏澤市冉賢集)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
8、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山東嘉祥縣)。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與其父曾點同師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子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曾子參與編制了《論語》、著寫了《大學》、《孝經》、《曾子十篇》等作品。
9、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稱“卜子”或“卜子夏”。春秋末年晉國溫地(今河南溫縣)人,一說衛國人,“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現在,山東省鉅野縣有其嫡系後裔。性格陰鬱,勇武,為人“好與賢己者處”。以“文學”著稱,曾為莒父宰。提出過“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還主張做官要先取信於民,然後才能使其效勞。後來孔子喪,孔門亂,子夏到魏國西河教學。李悝、吳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為師。宋人疑之,《詩》、《春秋》等書,均是由他所授。
10、言偃(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稱“言遊”、“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為武城宰(縣令)。受顏氏之儒曾子排擠,由於祭禮意見不合於曾子師弟。
記得小時候在村子裡過年,大部分人家都會貼門神,而且一個個都凶神惡煞的,小時候看到它都會怕怕的。你知道門神都有誰嗎?如果你想知道就隨小編一起看看門神都有誰吧。
神荼、鬱壘、 秦瓊、尉遲恭
門神分為武門神及文門神,武門神一般貼在大門上,東邊為上,貼秦瓊像,西邊為下,貼尉遲恭的像。文門神是貼在正堂屋及廂房門上的,一般是招財進寶、五子登科之類的彩畫。貼門神時,誰在左誰在右位置是固定的,不能隨意更動,如貼錯了,叫“反貼門神”,泗水有句俗話說:“反貼門神左右難。”按民間的說法,若把門神左右的位置貼錯了,一年中諸事不順,總感左右為難。
老少太監門神: 門神為老少太監,分辨老少太監的方法主要是從面貌的不同來區分:年長的太監臉上刻畫出歲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監則面色圓潤。在服飾方面,由上而下依序為圓「領衫」、「束玉帶」、「蟒袍」,而腳穿的是「笏頭履」。所執的侍器,兩人亦有不同:年長的太監右手捧香爐,左手持拂塵;年輕的太監右手扶玉帶,左手捧著瓶花。民間俗稱二人所捧之侍器為「香、花」。
宮娥門神: 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髮,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哼哈二將門神: 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佛發出哼!的聲音。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加官進祿門神: 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富貴進爵門神: 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以上就是關於門神都有誰的相關內容,希望這些內容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