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孔融讓梨相近意思成語有你謙我讓。
你謙我讓:指雙方互相謙讓。謙:謙讓。
出處: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37回:“這是一件正經大事,大家鼓舞起來,別你謙我讓的。”
近義詞:你推我讓。
反義詞:你爭我奪、各不相讓。
1、讓梨推棗:小兒推讓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愛。南北朝時期,王泰幼年時,祖母給他們分棗子和栗子,他不去參與爭搶而是等他們拿完後自己再吃剩下的。漢朝時期的孔融4歲他與兄弟吃梨時,他從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讓給大人們吃,家人都誇他很懂事。
2、管寧割席:表現了高潔和淡泊名利和不與志同道合者為友的品質 。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3、趙廣拒畫:表現了不畏強暴,勇於犧牲的人,有強烈的民族精神 。形容 不向敵人屈服的頑強氣節。
《孔融讓梨》原文: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某月某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譯文: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的二兒子。孔融七歲的時候,某月某日,恰好是孔融祖父六十大壽,客人較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讓孔融為客人分梨。於是孔融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一份,唯獨自已的梨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孔融:別人都分到大梨,你卻分到小的,為什麼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重長輩,是做人的道理。孔融的父親很高興。
1、孔融讓梨不是成語是典故。
2、孔融讓梨是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道德教育的故事,出自《三字經》。
3、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
1、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
2、孔融讓梨的故事是記載於《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原文如下。
3、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
孔融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
1、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續漢書曰:“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2、《後漢書·孔融傳》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 ...
1、孔融讓梨的寓意是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了。
2、在東漢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懂的東西非常多。這天,爸爸讓孩子們來吃梨,但哥哥要讓弟弟先拿。於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然後輪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個最小 ...
1、孔融讓梨體現友愛孝悌,謙讓待人的美德。
2、該故事發生在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為什麼這麼做,孔融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凡事都應該懂得謙讓。
3、李賢註解的《後漢書·孔融傳》中的《融家傳》記載: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 ...
《孔融讓梨》典故出自《後漢書孔融傳》作者是南朝宋史學家范曄。范曄字蔚宗,順陽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李賢注“《融家傳》曰:‘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