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孔門拳

孔門拳

  孔門拳湖北地方拳種之一。屬南拳類。據拳譜記載:為明末清初人嚴伏所創,原稱“空門”。嚴伏傳子嚴龍、嚴虎,再傳孔佐停,孔氏又傳明應仙等,後稱“孔門”。流行於湖北大冶、黃石、武漢、鄂州、鄂東各縣及荊、沙、宣一帶。粵、滬亦有傳習者。主要拳術套路有:虎佔山、猛虎下山、龍虎鬥、逼龍珠、龍勢、虎勢、鳳勢、九滾十八跌共8套。中華民國時期在武漢增加了“雲燕”稱半套,故有“孔門八套半架子”之說;器械套路有前開劍式、八仙劍等。

  孔門拳以弓、馬、虛、三七、獨立與坐盤等步型為主;步法以中樁側身一字開襠步為主,多以腳前掌著地,成趾落膝跪,龜背牛臀之式;拳法有側、化身、衝、撈等;掌法有滾、搓、撤等;手法有云、十字、枝字、拿、鴛鴦飛花等;腿法多箭彈,還有踢、纏、掃、崩等。套路中還有竄躍跌撲動作,如鯉魚打挺、烏龍絞柱、搶背等。身法要求窩身窄扁,吞吐浮沉。總體特點是:拳架舒展灑脫,輕快靈活,柔中寓剛,手腿並用,既有南拳剛勁挺拔及手法豐富的特點,又吸收了長拳中的部分腿法及輕巧利落的跌撲跳躍動作。

孔門十賢

  

  孔門十賢指的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的合稱。《論語.先 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即顏回 (子淵)、閔損(子騫)、冉耕(伯牛)、冉雍(仲弓)、冉求(子有)、仲由(子路)、宰予(子我)、端木賜(子貢)、言偃(子游)、卜商。

  顏回(公元前521~前481), 字子淵,魯國人,小孔子三十歲。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名,家貧不憂,好學不倦。孔子贊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 改其樂。”“回也好學,不遷怒,不貳過。”顏回大智若愚,“聞一能知十”,在眾多弟子中最能理解孔子,一生追隨,不離左右,視師若父。他評價孔子說:“仰 之彌高,鑽之彌深。”顏回二十九歲頭髮白盡,四十一歲英年早逝,孔子哭之極慟,痛如喪子,悲呼:“天喪我矣!天喪我矣!”

  閔損(公元前536~前487), 字子騫,魯國人,小孔子十五歲。以德行著名,深得孔子讚賞。幼時遭後母虐待,其父怒而欲將後妻趕走,閔損,他因後母生了兩個孩子,後母若被趕走了,兩個孩 子就沒人照顧了,反為後母求情說。時人鹹稱其孝,後世二十四孝故事中亦彰其孝行。閔損守身自愛,“不仕大夫,不貪汙君之祿”,品格很高。季代曾派人去請他 出任費邑宰,他卻要來人替他婉言推辭,並說,如果你們再來強邀,我就離開魯國到汶上去。

  冉耕(公元前544~?),字伯牛,魯國人,小孔子七歲。以德行著名,與顏回、閔損並稱,為人端正,善於待人接物。因惡疾早逝,患病之時,孔子前去探望,自牖執其手而嘆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悲痛惋惜之情溢於言表。

孔門四教具體是指什麼

  孔門四教具體是指文、行、忠、信。

  出自《論語-述而》載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指教育一個人要從詩書禮樂、社會實踐、忠誠守信、思想情操等方面去實行。

  1、文:主要指各種文獻知識。孔子教育學生的主要文獻有《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內容包括了哲學、政治、歷史、文藝等方面。

  2、行:主要指道德實踐。孔子固然重視文,但更重視行,二者相比,行比文更重要,所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且,在孔子看來,文化知識只有落實於道德實踐,才真正起到了作用。

  3、忠:是對待別人真誠、忠心,所謂“與人謀而不忠乎”。只有以忠心待人,以忠心事人,才能問心無愧,心安理得。

  4、信:指與人交往的誠信。它主要是對“言”而說的,即“言而有信”的“信”,指說話信實沒有虛偽。這也是與人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人要是不講信用,不知道拿他怎麼辦了。


師徒各言志文言文翻譯

  1、孔門師徒各言志文言文翻譯 :顏淵、子路站立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遺憾。”顏淵說:“希望(自己能)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說:“我希望聽老師的志向。”孔子說:“(我希望)使 ...

四教具體是指什麼

  關於孔門四教”有兩種說法,一是《論語 述而》載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後世有人遂認為孔門四科指文、行、忠、信”四個方面;二是更多的後世學者將德行、政事、文學、言語,視為孔門四教”。   孔子門下弟子眾多,身份各異。據《論語》記載,孔子教育學生的內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所謂“子以四教:文,行,忠 ...

子夏在十哲中屬於什麼科的代表人物

  1、文學:子游,子夏。   2、孔門十哲指的是孔子門下的十位學生(顏子、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稱,受儒教祭祀。   3、《論語。先進》載,“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子路;文學:子游、子夏。’” ...

十賢是哪十賢是何人提出的

  1、孔門十賢分別為: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2、該言論並不是由某一人提出,而是根據《論語》“先進篇”一章中十大弟子而得名:“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孔門十哲,又稱作 ...

四科中的文指的是什麼

  文主要指:各種文獻知識,孔子教育學生的主要文獻有《詩》、《書》、《禮》、《樂》、《易》、《春秋》,內容包括了哲學、政治、歷史、文藝等方面。   《論語述而》載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後世有人遂認為孔門四科指“文、行、忠、信”四個方面,更多的後世學者將德行、政事、文學、言語,視為“孔門四科”。 ...

顏回是屬於四科中哪一科的代表人物

  1、顏回是屬於孔門四科中德行科的代表人物。   2、“孔門四科”之內容,有兩種說法,一是《論語·述而》載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因此後世有人遂認為孔門四科指“文、行、忠、信”四個方面;二是更多的後世學者將德行、政事、文學、言語,視為“孔門四科”,其基本依據,便是《論語·先進》上有這樣的記載:“德 ...

七傷是什麼派的

  在金庸小說中,七傷拳是崆峒派的絕技。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   金庸小說中的七傷拳是很有意味的一種拳術,掌握了它的人可以同時發出或剛猛或陰柔的不同勁力,摧傷敵人臟腑,拳力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