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對人類自身的求索,推動社會倫理道德,社會治理,人文學科等方面的發展,能促進人際關係的溝通與融合,易於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孟子思想極其豐富,有修身方面的,被從古至今的中華兒女視為做人的準則,嚴格遵循,有治國方面的,作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封建帝王治國安邦的主要依據。甚至還有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如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當然,在孟子的時代,他也許並沒有想到那些層面,但它們客觀上確是存在並對中國社會當代建設有著實際的積極意義。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應該吸取孟子思想中的積極成分,作為前進的嚮導。
孟子仁政思想的現實意義是以民為本,保持民本意識,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發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營造和諧的人文精神氛圍。
孟子認為,人人都有“惻隱之心”,而對於統治者來說,正因為人人都有“惻隱之心”,所以只要把自己的惻隱之心擴而充之,推行到實際的統治中,與人民同憂樂,辦每一件事都想著人民的疾苦,行仁政。那麼他們將無敵於天下。所以,在當代,我們更強調黨風廉政建設,而這一思想在孟子的文章中多有體現。
1、孟子是比肩孔子的儒家聖人,偉大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孟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重大貢獻集中體現在孟子的仁政學說中。孟子的仁政學說從廣義上來說,包括孟子的性善論、盡心說、浩然之氣等多個方面的內容。
2、民本: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的精華所在。他明確提出要“保民” ,要“與民同樂”他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認為決定統治者統治地位的政治基礎是民心的向背,民心歸服是統一天下的決定性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民比君主更重要,基於這種觀點,他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現在養民、教民兩個方面。養民:一要制民之產,“是故明君必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孟子的仁政就是要合理解決土地、衣食、教育等基本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問題。二要使民以時,休養生息,徭役。孟子認為統治者在徵用勞役時就以“不違農時”為前提,同時也反對濫捕亂伐,三要取民有制。他主張薄稅輕斂,不能濫徵,不能搞苛捐雜稅。他把這看作是富民之道,還罵那些自稱能為君“闢土地,充府庫”的所謂“良臣”是“民賊”。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他屢屢說:“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他認為教化是保證社會和諧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以使人“明人倫”,解決民眾的道德問題。
4、王道:“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認為民本與仁政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實現“王道”這一目標。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正因為孟子把實現王道作為最高的政治理想,所以凡不以“王道”治國者,便都被他視為“罪人”,視為“獨夫民賊”,遭到他的猛烈抨擊。
5、性善:性善論是其倫理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根基。首先,人類有著共同的本性,性善是人和動物的區別,人都有向善的能力。其次,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並非後天形成的。再次,“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種道德的萌芽,必須經過自我修養,才能發展成為完美的道德。
1、對封建社會的社會矛盾中起到協調作用,限制和軟化專制暴政;
2、培育“賢臣”和“明君”;
3、為近代中國接受西方民主思想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和銜接點;
4、鍛造了中華民族禦侮圖強的愛國主義;
5、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建設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 ...
1、從政治上推動了清政府的自我改革。
2、激起了民眾對滿清政府的憤恨,推動知識分子由維新向革命轉化。
3、從思想上推動了中國的思想解放運動。
4、在推動歷史程序方面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 ...
1、 “行仁是得人之道”,在孟子看來,民心之向背不依靠霸道武力的征服,孟子在《公孫丑上》有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仁政是戰勝之道”,孟子的政治理想是使天下“定於一”,即使天下結束混亂狀態而得到統一,因此他並不一概反對戰爭,而是認為仁政是戰勝不敗的根本保證。2、 仁義是社會關係的基礎和社會秩 ...
1、儒家思想自產生之日起就頗受矚目,其側重社會取向的價值觀,富有倫理特色的政治觀,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觀,在中國封建時代長期成為官方的統治思想。
2、儒家思想,在世界觀方面,它是理性的;在人生目的方面,它是功利的;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方面,它是和諧的。凡此都與現代社會的觀念有著相似或相通的地方。所以說, ...
孟子所處的時代是天下大亂、兵戈不息、民不聊生的時代,當時諸侯國所實行的大多是霸政暴政。孟子繼承孔子“仁民愛物”之說,生髮出淑世救民的心願,奔走於列國之間,遊說於諸侯之殿,力諫君主施行仁政。他正告天下“民貴君輕”,將先秦時代的重民思想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孟子重民思想的歷史地位,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孟子 ...
從老子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來看,他的無為思想具有一定積極意義。由於春秋時期,各國爭霸,為了爭奪土地、財產和霸主地位,而讓千百萬百姓陷人民不聊生、無立錐之地的境地。這一切,在老子看來,就是有為的結果。因此,他主張無為,只有這樣,才能還給老百姓安靜、平穩的生活,而放棄對人民的殘酷壓榨。
但在另一層面,無為又 ...
康有為的主要思想主張:依靠政治改良的方法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制,發展工商業,走資本主義道路。
康有為的主要思想的意義: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它對清朝的封建統治是一次嚴重的打擊和挑戰、它使改良主義的思想得以擴大和傳播,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它為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經驗教訓,起了啟蒙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