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的對手告子,說過一句名言:“食色,性也。”這句話卻被很多人張冠李戴,認為是孟子的話:飲 食男女就是人性。孟子壓根兒就不同意這種看法,食色是所有動物皆有的共性,而非人所獨具的特性。若以食色為人性,就是將人類混同為禽獸。他問告子,如果食 色就是人性,狗也有食色,牛也有食色,難道狗性就是牛性,牛性就是人性嗎?孟子所謂人性,是指人類之所以區別於禽獸的特性。

  這個特性是什麼呢?孟子說,就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他舉例說,人乍見 小孩要掉進井裡,那一刻,皆會有“怵惕惻隱之心”。他可能並不認識小孩的父母,也不是為在鄉黨朋友中邀譽,而是人的本能使然。這就是人性,人與“非人”的 界線:沒有這個惻隱之心,“非人也”;沒有羞惡、辭讓、是非之心,也“非人也”。所以,孟子主張“人性善”。假設我們追問,這樣心那樣心,是與生俱來不學 而能的“良知”“良能”嗎?是人類固有的天性嗎?孟子說是,荀子卻說不是,他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爭,原本跟禽獸一樣,所以人性本惡而非善。

  我們今人可能更贊成“人性惡”,或贊成告子的主張:人性無所謂善惡,既可為善,也可為惡。好 像都比孟子深刻。其實,孟子對人性的認識並不膚淺,他雖然說“人性善”,卻感嘆道:“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人類與禽獸的差別,就那麼一點點,比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比喻還恐怖。既然如此,孟子為什麼還要主張“人性善”呢?

  因為他相信人之所以為人,而不為禽獸,就是他能超越自我。人是什麼?儒家經典《尚書》說: “惟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他有智性。東漢儒家學者許慎《說文解字》,中國最早的字典,解釋這個“人”字:“天地所生最貴者。”貴就貴在他能超越禽獸。這 是儒家先哲對人類的定位,可能不是科學真理,卻是一種人文智慧。人與禽獸的差別,雖然就那麼一點點,但人能覺善知善,正如水朝下流一樣,知道擇善而從,而 禽獸不能。孟子主張“人性善”,是說人性中蘊含著“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可能性,如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這就是人性中的善根,好比一粒種子,播在土 壤裡,就會發芽,長葉開花,結出善果。若是一粒石子,即使播在沃壤裡,能發什麼芽呢?當然,我們也可以將與生俱來的弱點或劣根比喻為一粒種子,播在土壤 裡,也會發芽,開出“惡之花”,結出惡果。

  《三字經》說:“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孟子“性善”論的普及版。這不是科學論證,而是源自 最無私最真誠最善良的人性:父性與母性。誰會在為人父為人母后,對自己牙牙學語或剛發矇讀書的孩子詛咒“人之初,性本惡”呢?除非他有病。即使孩子做錯了 事,甚至不學好,父母也會鼓勵他說:“孩子,你的本質是好的;把錯誤改正了,一樣是好孩子。”不僅父母,凡有愛心的老師也會這樣教育學生。孟子逢人便“道 性善”,苦口婆心,就是出自這種悲天憫人的愛心。胡適曾說,孔子學說是“爸爸政策”,孟子學說是“媽媽政策”。我認為,這是對孟子“道性善”最合情合理的 解讀。

性善論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性善論的中國代表人物有孟子、程明道、程伊川、朱熹、陸象山、王陽明。

  性善論的西方代表人物有:盧梭,康德。

  性善論是由孟子提出的,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論的出發點就是向善論。對於孟子的文章描述,他認為人性是本善的。

孟子的性善說

  孟子的“性善說”,是在他自己的那套心、性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心、性觀主要有以下兩點內容:第一,它是“道德層面”的心性,不是“情慾層面”的心性。第二,這個"道德層面”的心性具有仁義的內在先天規定性。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氏。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王顧左右而言他》、《寡人之於國也》等。


荀子為什麼提出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就連聖人也不例外。而聖人最終成為聖人受到他人的尊敬,是因為他們做出很多努力去改造自己的本性,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他們放縱自己的本性,服從自己的情慾,胡作非為,因此受人輕視。   荀子認為後天的學習可以使人失去惡性,得到善性。荀子提出性惡論,其主要目的不是批判人性,而是強調教育的重要性。為 ...

什麼是

  性惡論認為人性是惡的,若讓人們順著自然的趨向去做,結果只有爭奪、暴亂,只有靠禮制的束縛,讓人養成守禮的習慣才能擺脫惡,荀子說過人之命在天,國之命在禮,即人性是天生的,消除惡性只有透過禮的教化、規範認的行為準則,而符合當時歷史條件,即等級制度。   該理論提出者荀子,名況,字卿,華夏族,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 ...

韓非子的是什麼

  韓非子的性私論是指他認為人性生來就是自私的、利己的,人們之所以會行善、會奉獻、會無私,是迫於形勢的推動,迫於周圍的壓力。因此他主張治國不必存慈善之心,人民必然要臣服畏懼於統治者的威勢,而很少真的能為國君的仁義所動,身為一國之君要“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這種嚴苛冷漠的態度,乍一看來,比他的老師荀子還 ...

思想碎片:孔子說過“人之初,”嗎?

  《三字經》開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後半段是孔子說的,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是誰說的呢?孔子沒說,孟子也沒說,荀子明白主張“性惡”,更不會說了。這句話其實是宋代人說的。我們不談哲學史上的複雜問題,單看這句話,立刻可以察覺“人性本善”的概念有兩大盲點:一是在經驗上缺乏佐證。試問 ...

人之初的意思

  1、“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每個人生命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剛出生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2、出自《三字經》,《三字經》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   3、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 ...

孟子仁禮義的主題是什麼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戰國時期鄒城(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   1、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2、禮,與仁互 ...

孟子名言各10句並解釋

  《論語》:   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說,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