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中期,此時社會上的風氣很差,孟子想要改變這種現狀,所以才提出了性善論,告訴人們人性本善,只要不去學那些壞的東西我們就不會變壞。實際上是一種善意的欺騙和自我催眠。荀子所處的時代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統一之勢不可阻擋,而且每一次攻伐都是人十數萬。看到這些,荀子有些絕望了,看清了社會成王敗寇的本質,知道自我催眠已經不管用了。也為了使人們向善,必須讓人們充分的認為自身的缺點,才能心悅誠服的學習改正。所以就講述了性惡論。
相同點:
都提出了“仁”的思想,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孟子發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張“仁政”,荀子也主張施政用“仁義”;都包含有民本思想,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孟子認為“民貴君輕”,荀子提出“君舟民水”。不同點:在人性論方面的認識不同,孔子認為“性相近”;孟子主張“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惡論”。
1、孟子和荀子的相同點為二人都繼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孟子主張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同時兩人都強調了百姓的作用。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
2、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不同點為孟子提出了性善說,而荀子提出了性惡說,孟子的性善說從性善論出發,大大的深化了孔子的修己,按人學說,如存心養性,反身而成,養浩然之氣。荀子的性善說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廣泛的吸收先秦道法名陰陽等學派的思想成果,為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自然的無為自然觀,天行有常,部位堯存,不為桀亡。
孟子: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與孔子一樣,其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而當時各個思想家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遊說各國諸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孟子開始 ...
學術關係如下:
1、孔子為孟子學術的先導,他的思想和學術被孟子繼承和發展。他將仁和義視為道德的最高原則。
2、孟子是孔子學術的繼承者和發展者。他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他將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 ...
老子、荀子、莊子、孟子和孔子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但前四人並非是孔子的學生。
老子:老子和孔子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朋友又是師徒。《史記》記載孔子曾向老子求教,在記載孔子言行的《論語》中,“道”一共出現了100多次,可見老子對孔子的影響之深。孟子:孔子有個徒弟叫曾子,孔子有個孫子叫子思,曾子是子思 ...
一、孔子:有教無類,學思結合等教育主張。
二、孟子:孟子的教育方法可分成教育者施教的方法和指導接受者學習時應有的基本態度兩方面。
1、人須受教育,近於禽獸。
2、教育內容在於明人倫。
3、倘不注重教育,則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國家隨時都可能會喪亡。
三、墨子:
1、 十分重視因材 ...
孔子、孟子、荀子的相同點是“仁”和“民本”思想,但是他們的人性論各異,孔子的人性論是性相近、孟子人性論是性善論、荀子的人性論則是性惡論.。
孔子 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之上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孔子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抱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孟子繼承併發揮了孔子的“ ...
1、同:兩者都認為人性好利。韓非子認為“人皆挾自為心”,“好利惡害,夫人之所有也”,“喜利惡害,人莫不然”;人人都有為自己打算的心理,好利惡害是人性的真實情況。而荀子則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辭讓亡焉”;現在人的人性,都是生來就喜好私利的。
2、異:在韓非子的人性論思想中,好利惡害 ...
在理論上進一步實現和完成儒家經濟倫理的制度化,這是荀子對於儒家經濟倫理思想發展的重大貢獻。
無論孔子還是孟子都十分強調以倫理治國,以致於在他們看來良好的道德教化甚至可以完全代替法律等強制性治國手段。例如孔子曾對季康子說,“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 他認為“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 ...